現階段施工企業建筑資質經營管理模式的困境與對策34
發表時間:2021-03-12 09:39 隨著社會經濟還猛發展,經濟結構的變動帶動了產業結構的變動,使得建筑企業面對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為了應對新時代的挑戰建筑企業必須實現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創新與優化、通過探尋建筑施工企業新的經營管理模式,創新企業內部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使得建筑施工企業始終在競爭中屹立于不敗之地,從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為實現建筑施工企業可持續長遠發展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國現階段的建筑業市場準入施行的是以企業資質管理為主、個人執業資格管理為輔的管理模式。但是企業資質管理是誕生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管理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進行改革。但是中國廣大的建設項目業主已經適應了這種模式,缺乏去市場上鑒別企業建筑資質的能力。因此,為了保證建筑市場的順利健康發展,企業資質管理這一市場準人機制還不能短時間內取消。建筑業企業的資質是其開發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的前提和必要條件。為了立足市場,建筑業企業通常會結合自身發展實際,以資質管理為基礎不斷優化企業資質結構,增強企業競爭力。但是,隨著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不斷加大,部分建筑業企業面臨著關鍵領域高等級資質數量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以及企業資質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問題,資質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 當前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關鍵領域高等級資質數量不足,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要。隨著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部分建筑業企業因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較慢,導致其現有的高等級資質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建筑市場,無法滿足當前工程建設的發展需要,因此這些建筑業企業急需在資質關鍵領域獲得突破或提升。 建筑業企業忽視工程業績積累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早期由于自身無資質或資質等級較低,在投標中無優勢為了開拓市場多拿項目或拿大項目,只能以企業集團的名義參與投標并開展業務,其自身業績不被認可,也無法積累。建筑業企業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的資質不滿足工程要求,以及項目實施過程中竣工后不注重基礎資料的收集整理項目管理過于粗放,導致后期資質申報時不能形成有效業績,影響了工程業績的積累。 統籌規劃不足,資源未能有效配置。近年來,一些具有較強融資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的建筑業企業集團不斷加大PPP項目的投資力度。集團所屬成員企業在因資質等級過低無法獨立獲得工程項目的情況下本可通過承擔企業集團投資的PPP項目而積累業績,但由于企業集團未能結合國家建筑業企業資質相關政策以及企業集團成員企業資質等級狀況進行業績支持導致其實際承攬的項目無法在后期的資質評定中作為有效業績予以認定。管理重視程度不夠,缺乏資質總體規劃。部分建筑業企業不重視資質規劃的研究和制定總是寄希望于資質申報或升級中托關系辦理。由于抱著取巧思想,對資質申報所需的業績、人員、技術裝備等資源沒有遠期策劃,對實施的項目也缺乏規范管理因此導致資質申報或升級始終處于被動局面。 提高建筑施工企業自身項目管理水平。建筑施工企業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工程施工項目,作為其核心部分,要不斷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勞必要對工程施工項目形成足夠的重視。通過優化企業內部組織結構,明確企業職能責任將監督責任落實到人對建筑施工項目進行嚴格的監督避免建筑施工項目出現問題,從而樹立建筑施工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提供充分的保障。最重要的是,企業自身項目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涉及到對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優化與創新。 盡管困難依然存在,但中國建筑業市場準人的改革勢在必行。在短時期內無法取消企業資質管理的市場準人方式的前提下,政府應該制訂現階段完善市場準人管理的對策來保證建筑市場的健康發展。總之,當前社會形勢下,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建筑施工企業實現可持續長遠發展目標必須積極優化建筑施工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政府部門應培育充分競爭的建筑市場,建設單位的業主應該鍛煉提高自己的市場鑒別能力,社會也要打造誠實信用的社會環境。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要統一認識,共同為建筑業市場準人的改革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