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工程固廢治理利用技術水平-促進鋼鐵工業循環經濟建設

35
發表時間:2020-10-27 14:14

循環經濟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循環經濟要求以“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的3R原則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行為準則。減量化(Reduce)原則屬于輸入端方法,旨在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物質數量,從源頭節約資源使用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Reuse)原則屬于過程性控制方法,目的是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利用效率,減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環(Recycle)原則屬于輸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變成再生資源。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面臨著許多新的情況和問題。本文以文安縣為例,就固體廢物在企業、園區和區域社會各個層次著力推進資源循環式利用、產業循環式組合、區域循環式開發,建立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機制,構建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等進行研究。

我國正式跨入工業化時代,廢得到利用,如鋼鐵渣、粉煤灰和煤渣,而其他固廢仍以貯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不斷推進著我國存、填埋、焚燒、投入海洋等方式進行處理,正是這種消極的建筑工業化發展的深入。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環境污染愈演愈烈,處理方式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也給人們的正常生活帶固廢產生總量越來越多,當人們意識到固廢排放對環境危害來了不便,解決固廢污染問題已刻不容緩。固廢潛藏的巨大價值也為人們所熟知。正是由于固圖2統計結果表明:我國固廢整體利用率不高,從廢集污染性與資源性于一身的這種特點,激發了各界學者對2004—2013年這10年間的利用率走勢來看,全國固廢利用其進行研究的興趣。本文基于全國各地區10年間反映固廢率總體平穩,沒有較大幅度的提升;治理固廢的投資比例也指標的數據進行兩次K均值聚類分析,來探討各類地區具體比較低,10年間平均投資比例少于1%。

固體廢物污染基本情況及特點河北省文安縣位于河北省東北部,海河流域下游和京津保三角腹地,行政上隸屬于河北省廊坊市管轄。全縣總面積1,028km2,現轄13個鄉鎮?,F有人口46萬,近年來民營經濟崛起,形成了以“鋼、木、塑、線纜”為主的六大特色鮮明主導產業。2006年,縣域GDP完成80.7億元,增長14.3%;財政收入完成4.415億元,增長2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8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54元,分別增長12.5%和11%。近幾年,縣域GDP基本保持在12%以上的增幅;財政收入保持在15%以上的增幅;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在20%以上的增幅,經濟發展勢頭強勁,而且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文安縣原有的以廢塑料、廢機電和板材生產帶來當地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區域污染轉移,固體廢物污染日益成為發展的制約瓶頸。

當前,重金屬、危險廢物和化學品已是重點控制的污染物。抓住這三點,“十二五”污染防治才能夠有效集中優勢力量,完成各項重點任務。 第三,在防治方法上,要充分運用目標責任制考核、環保核查與行政審批三個手段。首先,地方政府要對環境質量負總責,對地方政府實行環保目標責任制考核,是落實地方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的最重要的措施。其次,企業是污染防治的主體,應負主體責任,要通過上市環保核查、重污染行業核查等形式,對行業或者企業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標準的情況進行系統全面的檢查,公布核查不合格的企業名單,全方位收緊其環境保護管理。最后,行政審批是加強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有毒化學品進出口許可、機動車環保檢測等,都要為改善水、大氣和土壤環境質量服務,推動企業解決環境問題。 第四,在防治層次上,要在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決策、區域流域綜合治理和污染源綜合防控三個層面,實施全防全控、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控。環境保護必須參與綜合決策。

近年來,文安縣固體廢物呈現持續增長,以工業固體廢物、農村生活垃圾污染增長迅速。隨著農業的發展,化肥、農藥、農膜等化學品引起的農業面源污染隨之而來,且呈不斷加劇之勢,在整個環境污染中農業面源污染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加之水資源的長期匱乏,造成耕地退化,土壤質量不斷下降,土壤鹽漬化和沙化程度逐年加劇,部分土地已失去耕作價值,這一問題在黃甫農場和興隆宮鎮部分地區尤為突出。老的固體廢物造成的環境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新問題不斷涌現。農村固體廢物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畜禽養殖業污染嚴重,大多數農村生活垃圾沒有得到妥善處置;廢棄電器產品等新型廢物不斷增長,不斷造成新的污染。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大部分危險廢物處于低水平綜合利用或簡單貯存狀態,不符合安全處置標準。社會公眾,尤其是廣大農村群眾環保意識淡漠,對固體廢物污染危害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習以為常,甚至形成了生活習慣。

國家密集出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要求,堅持經濟社會發展要統籌考慮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和布局,著力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上提出的新時期環境保護的指導思想,即“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是中央對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的一次重大的政策調整,明確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不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而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標志著環境保護的地位得到真正提高。 固體廢物治理進入污染防治的主戰場 污染防治是環境保護的主戰場、主陣地,是探索我國環境保護新道路的主要舞臺。“出重拳、用重典”是“十二五”污染防治工作的主基調。污染防治的成果是打出來的,不是讓出來的。建筑工程全國污染防治應把思想統一到“出重拳、用重典”的主基調上來,解決環境監管“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的問題,解決長期以來污染防治落后于人民群眾對良好環境的期望之間的矛盾。

鄉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受利益驅使,不斷向生態環境排放固體廢棄物,轉化為對水資源、大氣和土壤的污染。如文安縣部分再生塑料加工由于排水通道不暢而采用滲坑或滲井影響了了地下水水質。廢塑料中難以再加工的部分又成為居民的燃料,燃燒廢氣直接影響了區域環境質量,也造成部分地區空氣中氯化氫超標。土壤和村莊環境深受其害。部分鄉鎮、管區的領導干部對缺乏固體廢物污染治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了固體廢物污染缺乏規劃,放縱了固體廢物污染的滋生蔓延。環保投入不足。由于缺乏專門的財政投入,社會融資渠道狹窄,難以建立專門處理固體廢物的環保處理設施,尤其是在農村沒有任何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從而導致了大量的固體廢物污染得不到有效的處理。

環境保護部已明確將危險廢物列入污染防治的三大重點污染物,并多次強調環境執法部門要加強危險廢物污染的現場執法監管,轉變重水氣、輕固廢的局面。此外,國家還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特別是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鉻渣治理、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污泥處理處置等列入重要檢查內容。“十二五”污染防治的總體思路 “十二五”期間,污染防治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四個三理論”。第一,在保護目標上,要抓住水、空氣和土壤三大環境要素。保護水、空氣和土壤,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永遠都不能脫離這三個保護目標。古人養生講究接地氣,地氣也就是“水、空氣和土壤”的相互作用的綜合反映?!八?、空氣和土壤”被污染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就沒有了保障。 第二,在防治重點上,要突出重金屬、危險廢物和化學品三類污染物。污染防治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重點。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