鈾礦冶退役后的建筑資質固廢治理方法探討

37
發表時間:2020-10-27 14:07

城市固廢治理系統”是由固廢的源頭控制、收集、運輸(含中轉)、回收利用、處理處置與資源化、資源化市場各環節所組成,系統各環節有機地互相聯系著,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市固廢管理中的應用有限,主要集中在固廢收集點的地理分布、處理處置設施的選址方面:如安徽蕪湖市采用GIS對城市固廢填埋場進行選址,上海研制了GIS支持的環衛管理系統,使全市的固廢收集點、處理處置設施的地理分布一目了然,方便了管理,然而GIS強大的空間分析及輔助決策功能遠未得到相應的應用;城市固廢治理決策中存在大量半結構化問題:如固廢產量及組分預測?固廢流分配?資源化市場分析?服務分區區劃等,既涉及人口密度、城市規劃?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等能定量分析的信息,也涉及自然條件、居民消費習慣、政策法規的影響等難以定量化的因子,形成決策過程有一定程度規律可循的半結構化問題。

循環經濟在固體廢物治理中的應用循環經濟是一種將經濟體系與環境資源緊密結合的生態經濟模式,它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的基礎上,要求經濟運行遵循“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動的環境友好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主張“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經濟活動原則。固體廢物循環利用是循環經濟的一種具體體現形式,本質上也是一種生態經濟,是按照生態規律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實現固體廢物的生態化轉向,可以有效地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排放量,使其成為一種原料資源從而創造新的經濟價值。對于固體廢物,可通過回收可再生資源、各行業自行處理及垃圾綜合利用來實現部分固體廢棄物向有用資源的轉化。

以某退役鈾礦冶為例,全面閉坑停產后,礦區內尚遺留廢石9.4104m3。尾礦9.22104m3。其中61%地表面氡析出率超過0.74Bq/(m2s)的管理權限,大部分地面環境貫穿輻射計量率超過當地本底(17.410-8Gy/h),對區域內居民造成嚴重危害。水體排棄在地表的廢石被雨水淋浸后,通過地表的滲透作用進入地下水,該礦區地下水中含鈾量可達2.0g/L。尾礦庫外排廢水中鈾含量可達0.456mg/L,鐳含量可達0.337Bq/L,鋅離子含量可達1.667mg/L。不僅破壞了水系的酸堿平衡,使水中的核素含量增加,還影響魚類和一些植物的生長,并可能通過生物鏈進入到人體中,造成危害。大氣廢石和尾礦中的放射性物質在大氣中的遷移,特別是氡的遷移,對大氣產生嚴重污染。某礦尾礦堆場氡析出率大致在0.89~38.5Bq/(m2s),廢石場則在0.02~3.64Bq/(m2s)。土壤廢石和尾礦由于雨水的淋洗,使廢石場和尾礦庫中流出的廢水含有大量的放射性核素,使土壤中的鈾、鐳等放射性核素含量劇增,造成土壤污染。

這類問題須引入人工智能解決,而在現有文獻中,還未發現此類研究。城市固廢治理系統構成本文從城市固廢治理決策特點和存在問題出發,在定義有關基本概念基礎上,提出GIS支持的城市固廢規劃管理智能決策方法,并初步建立了城市固廢規劃管理智能決策系統。城市固廢治理與GIS支持的城市固廢規劃管理智能決策多通過建立合適的運籌學模型來解決。建筑資質這種方法的大體思路是:設立合理的全局目標函數,忽略系統局部目標,將子系統能力設定為資源約束條件,建立目標規劃模型,求解,進而確定決策方法。但在面對城市固廢治理系統規模大?各環節地域上的分散化,這種方法的實際應用常會遇到諸多困難,如模型建立的代價太高、模型求解困難、參數信息收集困難等。為解決上述方法的缺陷,提出城市固廢規劃管理思想,即:不僅研究系統各環節的運行機理模型,而且注重各環節間的相互作用,通過全面分析構建科學合理的總體戰略布局(即:總體規劃),以及實現總體規劃所需的各種管理模型。系統各環節間通過信息交換來調整各自管理模型的參數,總體規劃與管理模型相結合,得到優化的可被各方接受的決策方案,使城市在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條件

據統計,2002 年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的產量為 9.5 億 t,2005 年為 13.4 億 t,而 2007 年這一數字則變為 17.6 億 t。由此可見,我國的固體廢物資質產量正在逐年增加。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雖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生活垃圾產生量急劇增加,處理方式又大都采用衛生填埋,年復一年,土地資源不堪重負。農村固體廢物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對農村固體廢物的處理,大多數地區還沒有提上日程。由于農業生產的集約化,畜禽糞便 未經有效處理直接排入環境,嚴重污染空氣和水體。農村的大量生活垃圾基本沒有得到合理處置。面對這些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應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的手段,加大處理處置固體廢物污染環境治理力度,使得固體廢物污染的治理能夠和經濟建設同步,從而減少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