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工程合作質量管理模式研究

30
發表時間:2020-09-17 10:13

對建筑企業來說他包括采購、生產、銷售過程中為支撐供應鏈運轉所發生的一切物料成本、勞動成本、運輸成本、設備成本等。由此說明供應鏈成本管理是以成本為手段的供應鏈管理方法,也是有效管理供應鏈的一種新思路。筆者認為在鐵路工程建設中引用供應鏈成本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供應鏈成本管理與傳統成本管理的對比分析傳統成本管理是指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項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學管理行為的總稱,與供應鏈成本管理內容和行為有較大區別。

保證鐵路工程合作項目有效實施, 必須前瞻性地考慮其實施工及運營過程中的環境影響, 從決策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的產生, 對其開展戰略環境評價。戰略環境評價是促進鐵路基礎設施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有效工具, 是實現鐵路工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

本文在對鐵路工程決策進行生命過程及社會經濟與環境效益分析的基礎上, 論述了對鐵路工程進行戰略環境評價的必要性, 以保證從源頭上控制環境影響及促進基礎設施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這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奠定了基礎。長期以來,我國鐵路工程建設項目的實施采用分業形式,勘察設計、施工和監理等單位相互獨立,很少有一家企業涵蓋整個工程建設項目生命周期的能力,無力適應現代經濟條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為此,必須根據現代市場經濟和工程建設的需要,改革傳統成本管理方法,從2個方面來控制工程成本:一是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安排施工,通過供應鏈信息管理平臺,做到工序間的無縫連接,加快工程進度;二是通過加強項目各參與方的通力合作,建立戰略伙伴關系,減少交易和采購成本,從而達到有效控制項目成本的目的。供應鏈成本管理模式供應鏈成本管理模式按其方法和目的可分為供應鏈成本控制和供應鏈成本降低。

以青藏鐵路為例, 在探討青藏鐵路施工期和運營期環境影響的基礎上, 建立戰略環境評價的影響矩陣, 明確青藏鐵路工程施工期和運營期對生態環境、大氣和水的直接和次生影響, 并據此提出了減緩環境影響的調控措施。鐵路工程作為大型交通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構成了為人類生產與生活提供服務的物質載體和基本條件。修建鐵路, 對發展交通、旅游, 促進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是非常有利的, 它不僅可以加快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 造福沿線人民, 而且可以加強各民族之間的團結。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