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業工程資質合作中資質管理存在的問題66
發表時間:2020-05-26 09:33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不斷加速以及我國城鎮人口的不斷增加,我國對于建筑工程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進一步做好建筑工程系統完善工作,是目前我國建筑工程建設的重要環節。 工程資質合作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施工質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應該說,用行政手段實現平衡的思想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在技術進步和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的今天,以人為對形勢的判斷在全國范圍內用行政手段找平衡,很難做到和做好。在市場經濟中,只有通過市場競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達到動態平衡一條路。 目前我國現有的資質掛靠管理思想與現在經濟大環境和改革趨勢存在的差距,資質管理要給企業造成危機感,使企業時時注意提高企業實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技術能力、提高工程質量,否則,就被降級或淘汰。國外建筑業是倒閉率最高的行業,我國則是最低的行業之一。 在一些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開發商、建筑商的層層轉包,偷工減料使得房屋建筑質量大打折扣,因建筑質量問題而引起的惡性事件不斷發生,使得施工質量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當前,質量和品牌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在新常態下,必須把質量和品牌放在轉型升級、質量效益提升的突出位置上來。 沒有質量的提升和品牌的建設,就難以推動建筑行業的產業升級,就難以推動行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只有加強質量建設,才能引領產業升級,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提升。資質管理標準帶有濃厚的部門管理色彩現行的35種資質類別中,有23種是按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業務管轄內容劃分的。 過細的類別劃分,使得相近專業的施工能力得不到發展和發揮,減少了企業競爭機會,削弱了企業競爭能力。資質管理中工程施工總承包、施工承包和專項分包企業三個層次的劃分與現實有一定距離。尤其在建立智力密集型工程施工總承包企業之初,由于原有施工企業不能立即完成向智力密集型企業的轉變,一些企業主管部門在由政府轉為企業的過程中將自己定為總承包企業。這類企業由于生存壓力小,介人市場不深,其中的一部分企業除了牌子外一直沒有達到與總承包企業相稱的能力。專項分包企業資質標準沒有制定,因此,勞務型企業無法注冊登記,最終,絕大部分企業都來爭奪施工承包資質。達不到條件的,特別是新企業、小企業就采用大聯合、借職稱證等辦法攀附資質條件,所以,相當數量的中小企業名不副實。為了能夠使建筑工程健康發展,這就需要建筑工程的施工單位對建筑工程的質量更加注重,要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建設出高質量的建筑產品,滿足人們的需要,保證居民的生命以及財產的安全。 質量管理體制不盡完善。我國現行的建筑工程質量管理體制是在計劃經濟時期的質量管理體制的基礎上逐漸完善起來的,并不能完全適應當前的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的建筑市場還不夠規范,政企不分、政出多門的情況仍然存在。實際上,市場經濟中;只有通過市場競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達到動態平衡一條路。其次是限制企業的升級。 其結果是有活力和發展潛力的企業發展不起來,而已經進人高資質等級的企業由于缺乏壓力,增加了企業惰性,致使一些企業不重視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用出賣高資質的辦法(允許掛靠等)維持生計。人為強化行業進人壁壘。市場經濟的行業壁壘應該主要是依靠激烈競爭建立起來的,即市場力量調控進人門檻。 在產業達到相當規模,自然壁壘就會使那些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達不到的企業不敢冒然進人,更難以生存。況且,強烈要求建立政策壁壘的應該是已進人行業的企業,以保護既得利益。部分地區的建設執法部門實行地方保護主義政策,維護當地的建筑市場,排斥外地的建筑企業進入當地市場,使工程質量受到極大的影響,不利于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