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質合作推動小微文化企業金融支持體系發展的對策

3
發表時間:2023-02-06 10:19

1優化財政支持方式,引導資金流向,推進政策落地

要實現國家金融財政支持政策的效果,就有必要在省級、地方層面進一步細化政策,有針對性地豐富金融支持方法,做好政策配套工作。地方政府應增強與地區企業信用融資擔保服務中心及金融機構政策聯動協調,會同金融供給側的銀行、稅務等相關部門,以及獨立的擔保、評估、行業協會等中間機構,在地方稅收、風險分擔機制等方面,制定適合本地區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現狀的金融支持細則,如稅收減免幅度、地方財政風險補償比例(可給予小微文化企業更大比例的財政政策分擔比例)、專項資金補貼額度等,充分發揮政府激勵引導作用,促進小微文化企業產業鏈上的金融資源整合。地方政府可以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專項文化產業資金,從金融體系的角度完善與文化產品相對價格之間的缺失,拋磚引玉,以創投公司方式給予資金上的支持,吸引社會資金,帶動當地的社會資本、風險資本對小微文化企業的投入,為小微文化企業融資開拓多渠道、多層次的資本聚集方式,擴大帶動效應。同時,要完善財政支持方式,當地政府可根據對文化項目進行的評估,資質合作針對不同項目采用不同方式,對融資金額少的潛力項目可以直接補貼;對資金需求大又有融資能力的項目,給予貼息貸款等。大力推廣小微文化企業集合債券、集合信托、行業集優債券等。

2實施差異化金融服務策略,提高金融機構服務水平

為滿足小微文化企業多樣化的資金需求,銀行應依據小微文化企業的經濟實力、類型、業務等指標對其分類,按不同需求設計金融產品,例如創意設計貸、文化信用貸等產品,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手段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實施差異化金融服務策略。借鑒杭州銀行的經驗,專事專辦,培育一批既懂文化企業發展規律和特性,又懂金融服務的專業人才來負責文化項目融資需求的審批,通過單獨的客戶準入機制、風險容忍、貸款期限政策,一企一議,一企一策,以此來降低小微文化企業融資準入門檻和成本,提高小微文化企業融資效率。積極發展互聯網金融,通過網上金融平臺合作不同的金融產品,使得小微文化企業擁有更豐富的金融產品選擇,打造面向小微文化企業的優質專業眾籌平臺,便于小微文化企業產品、股權眾籌,使其能夠較快獲得資金,為更多以創意為核心的文化企業發展提供可能。金融服務機構應努力提高其金融服務的專業化水平,下沉服務重心,補齊信貸業務短板,做小微文化企業優秀的文化金融服務供應商。積極整合發揮其在數據信息、IT系統、客戶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幫助小微文化企業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環節,培育小微文化企業客戶集群,定期開展對小微文化企業家的金融知識培訓,做小微文化企業的全程合作伙伴。也可與保險公司合作,探索推進文化保險業務,豐富普惠文化產品保險業務,在降低自身風險的同時,亦可滿足小微文化企業的融資需求。

3加快文化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進金融服務平臺功能綜合化

小微文化企業大多是知識密集型企業,企業估值難度高,在傳統金融市場上較難獲得融資支持,因此,首先,應當利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完善互聯網金融,創新金融工具的風險管控技術合作,由政府牽頭,專利局、文化企業協會、互聯網金融機構、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參與,成立國有控股或參股的小微文化企業征信服務系統,各級政府建立起企業的經濟檔案和法定代表人的動態信用檔案,優化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第三方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引導第三方擔保機構經過科學評估和論證,做好小微文化企業信用評級工作,實時更新相關數據庫信息,加強信息披露力度,破解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提高市場透明度,使得金融機構愿貸、敢貸。其次,應當完善文化產權價值、無形資產評估體系,使小微文化企業以知識產權為質押的貸款過程更為順暢,也便于小微文化企業在專業的文化產權交易市場與資本進行對接,為風險、社會資本提供退出途徑,使得其有信心長期參與投資文化企業,尤其是處于種子期和成長期的中小微文化企業。最后,推進金融服務平臺功能綜合化,充分實現信息共享,增強金融風險監管能力。平臺應當集資金需求(小微文化企業)、資金供給(各類金融機構)以及金融監管于一體,能多渠道組建資源對接通道,打通金融服務全流程,成為政府引導政策落地、文化企業、金融機構協調溝通的場所。該平臺應既能為小微文化企業提供融資咨詢、政策信息查詢、資質認定、財政補貼等服務,也能為資金供給方提供文化企業信用評級、資質查詢、投資規劃服務、文化產權價值交易等全面服務。政府機構應當明確監管職責,在該平臺上,實現對其支持的文化專項資金使用狀況進行監管,提高政府資金的使用效率。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