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資質合作高層建筑設計抗震對策

6
發表時間:2022-06-21 11:18

1分析高層建筑的抗震可靠度

以往工程設計者只考慮建筑物的荷載問題,未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進行分析研究,或只片面地考慮建筑物的抗震問題。因此,設計者應全面、綜合地考慮和分析建筑材料參數的變化、地震強度對建筑物的影響及其他因素。將影響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各種因素,作為高層建筑整體結構設計的基礎。對高層建筑進行抗震設計,應從抗震概念、抗震驗算、構造措施三個方面入手,把抗震與減震結合起來,盡可能考慮其他因素對建筑抗震的影響。

2選擇有利的抗震場地

不同地質條件下的建筑,在面對地震時都有不同的表現。例如,建筑在土質較疏松的河岸地帶,與在土質較硬、平坦、開闊的土地上建造的工程資質合作建筑,其抗震能力就有很大區別。因此我們在修建高層建筑時,一定要把好基礎建設關。嚴格做好地質勘探工作,從某種程度上說,能夠保證高層建筑的抗震能力。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盡量避免不利于建筑的區域,并根據抗震場地設計建筑物的其他抗震因素。

3選擇適應的建筑材料

合理選擇建筑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豆腐渣工程”。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工程設計者應與建筑結構相協調,從建筑物的抗震強度和建筑結構設計兩方面來選擇建筑材料。如資金允許,盡可能選用高性能混凝土及高強鋼筋材料,以提高高層建筑的抗震性能。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的高速發展,新的抗震材料已經出現,因此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可以采用新的隔震、抗震材料,盡量使材料達到最大的抗震效果。

4選擇合適的抗震結構體系

除抗震材料外,還需選擇合適的結構體系進行抗震。對于高層建筑,可優先選擇不承擔重力荷載的垂直支撐或填充墻,或者選擇軸壓較小、延展性較好的抗震材料,這些材料可作為高層建筑抗震的第一道防線。第二道防線是高層建筑的框架結構。在面對地震時,通過框架支撐的抗震物體不能承受荷載時,會造成一定工程程度的破壞,而框架能起到加固抗震墻、吸收地震力度的作用。因此,抗震墻和框架結構可以提高高層建筑的抗震能力。

5加強地基基礎的設計

地基是房屋建筑的基礎,對于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來說,要提高其抗震能力,最困難、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地基的設計處理工作。在抗地震設計中,建筑物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與地基的質量直接相關,各高層建筑周圍的地質條件各不相同,因此在進行抗震設計時,也要考慮周圍的環境和地質條件,根據實際高層建筑的要求,進行抗震方案設計工作。地基處理過程中,必須做好勘察、檢測工作,對于局部巖體的復雜和環境因素,必須采取嚴格的技術措施。在某些區域,由于地質結構不夠穩定,需要更科學、合理的技術措施來處理,以防止地質結構對建筑物整體性能的影響。地基基礎對工程的影響很大,會影響到工程的進度和建筑的最終效果,因此,加強地基基礎設計是保證結構穩定的前提。

6做好抗震減重比值的設計工作

做好高層建筑抗震減重設計,提高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設計者應保證剪力墻配筋的水平分布,在豎向布置鋼筋時,應盡量控制鋼筋結構的布置順序,力求鋼筋排列均勻。與此同時,拉筋路與各排布筋的綁扎方式也要做好間距設計。有些地區地震活動比較頻繁,在抗震形勢較嚴重的地區,可采用剪力墻鋼筋四排配筋法,對房屋進行加固,應分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勻分布。采用拉筋方法需用將其與各排分布筋綁扎的方式,體現出四排配筋方法的整體密度。

7遵循高層建筑結構規律

高層建筑都有自己的設計原則,在進行抗震設計時,首先要使建筑設計合理化,實用化,必須對建筑的外形、內部結構等進行細致設計。建造工程也需要從多環節、多角度為抗震設計做準備,將抗震理念貫穿于建筑設計全過程之中,確保每一個設計步驟都貫穿抗震理念設計的內容。在高層建筑中存在著局部過大、質量不均勻的情況,這樣的高層建筑極易出現質量問題,甚至會導致建筑物倒塌,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建筑物的外形保持規律性也是為了避免一些自然現象,因此在設計中需要考慮抗震性、抗腐蝕性、防風性等因素,設計者必須把設計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時也要重視高層建筑材料的設計和選用。選用鋼筋和混凝土應根據高層建筑的要求,特別是鋼筋可提高建筑物的穩定性,如發生地震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與此同時,還需定期對高層建筑的實際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這樣才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