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工程資質合作和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26
發表時間:2021-10-27 10:25 1、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應用 1.1 鋼筋材料準備 配料原則:按照相關規范的要求,對墻體與結構柱縱向主筋的位置以及相同截面內鋼筋的接頭數量進行設置;梁鋼筋直徑20以下鋼筋采用搭接焊,大于20的鋼筋應該用直螺紋,采用閃光對焊的方式接長鋼筋;柱鋼筋直徑16以上鋼筋采用電渣壓力焊,直徑16以下鋼筋采用搭接幫扎,直徑25以上必須采用直螺紋。 材料堆放:鋼筋的堆放場地應硬化,并有排水坡度,按照級別、品種、直徑、廠家分垛碼放,并掛標識牌,注明規格、產地、數量、品種、復試報告單號、質量檢驗狀態等等,為防止鋼筋銹蝕,鋼筋應該放置在壟墻或方木上。 鋼筋加工:梁鋼筋直徑20以下鋼筋采用搭接焊,大于20的鋼筋采用直螺紋,鋼筋加工場接長采用閃光對焊,柱鋼筋直徑16及上鋼筋采用電渣壓力焊,直徑14下鋼筋采用搭接幫扎,相鄰鋼筋接頭錯開45d,直徑25以上必須采用直螺紋;將鋼筋的末端加工成180°的彎鉤狀,其彎曲的直徑取值和平直部分的長度值,都為所用鋼筋直徑的5倍;箍筋采用135°的彎鉤,平直長度為10倍所用鋼筋直徑長度;定位鋼筋端頭應切齊、磨去飛邊毛刺,端頭刷防銹漆。 1.2 底板鋼筋施工 底板鋼筋工程資質合作施工前首先必須確保墊層的清潔,確定底板鋼筋的位置并進行放線,同時彈好柱位置線,并擺放下層鋼筋;底板鋼筋采用分段連接和綁扎,鋼筋綁扎施工時,必須確保橫向與縱向所有的相交都全部綁扎,嚴禁出現跳扣綁扎現象;底層鋼筋綁扎后,放置底板馬凳筋,底板馬凳為外購成品,根據圖紙設計的板厚和保護層厚度,采購相應厚度的馬凳;在固定好馬凳筋的位置后,應首先標記處上層橫向鋼筋的位置并進行綁扎,而后進行縱向筋綁扎;鋼筋的接頭設計應該符合相關的規范要求,盡量保持上層與下層鋼筋接頭的錯開,在框架柱的放大腳處,盡量不要出現接頭。 1.3 柱筋施工 柱筋的施工流程如下圖所示: 在施工時,為確保柱筋間距、柱截面尺寸以及相關保護層的厚度,必須以施工所在樓層的結構底板標高以上10cm左右的位置,布置卡位鋼筋,如下圖所示(H為柱截面尺寸),卡位鋼筋必須在澆筑板砼之前套上,在綁扎柱筋前取下,卡位筋可以周轉使用。 1.4 梁筋施工 梁筋施工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梁的縱向主筋采用單面焊連接,梁的受拉鋼筋接頭位置不能在箍筋范圍內,應在跨中區(跨中1/3處)、受壓鋼筋接頭應在支座處,鋼筋的接頭位置保持相互錯開,在受力鋼筋35d區段內(且不小于500mm);為確保結構主體的安全,存在綁扎接頭的鋼筋受力界面面積與鋼筋總的受力截面面積之間的比值在壓力區不能高于50%,拉力區不能高于25%。 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應用 2.1 砼澆筑施工 施工時采用的振搗棒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并將振動棒上下略為抽動以便上下振搗均勻,插點要均勻排列,每次移動距離50cm,且每一插點要掌握好振搗時間,一般為20~30秒,并且視混凝土表面呈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止,在梁與柱、剪力墻的交接點等鋼筋密集處,要加強振搗?;炷翍謱訚补?,每層的厚度(深度)不應超過60cm,在振搗上一層時應插入下一層中5cm,以消除兩層之間的夾縫,上層混凝土要在初凝前介入以免出現冷縫。承臺與底板的澆筑方式如下圖所示: 柱混凝土澆筑在梁、板模板安裝前進行,要做好必要的操作平臺等安全防護措施,柱沿高度分層澆筑,上層混凝土的澆筑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筑完成。梁板砼澆筑時,應沿施工段的長方向,從一端平行推進至另一端,各區一次性澆注完成,不留豎向施工縫;在澆筑過程中,由于梁上部鋼筋較多,應注意梁下部砼密實性,必須加強振搗,并在砼初凝前采取二次振搗。 樓梯踏步宜選用定型模板,隨打隨抹一次成活,并加護角;如果二次抹灰或鋪磚,踏步的高度和寬度應考慮裝修面層的厚度,第一踏步和最后一個踏步澆筑高度還要考慮樓梯間休息平臺面層的厚度。 2.2 施工縫的留設處理 剪力墻結構(框架結構樓梯兩側有剪力墻)的樓梯施工縫設置:樓梯休息平臺板施工縫留置在板1/3處,樓梯梁兩端預留梁窩,預留位置在墻中1/2處,休息平臺板同樣留在墻中1/2處,墻、柱水平施工縫在墻、柱邊線內再彈一道切割線,用無齒鋸切割,切割深度3cm或人工鑿毛處理。 2.3 砼養護措施 各構件均采用自來水進行噴水養護;混凝土澆筑完后12h內應采取覆蓋保溫養護,保持濕潤,嚴防混凝土出現脫水和收縮裂縫;混凝土養護不少于14天,側壁混凝土帶模養護,底板混凝土蓄水養護;每日澆水次數能保持砼處于足夠的濕潤狀態,但在氣溫小于5℃時不得澆水;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應有控溫、測溫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