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筑工程合作工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與思考13
發表時間:2021-06-25 15:27 對于應用現代現澆技術施工的現澆體系,我們也應考慮是一種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建造方式。目前現澆體系中的混凝土很早就形成了工廠化生產、商品化配送的工業化模式。但模板(膠合板)、鋼筋需在施工現場加工作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并產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因此我們必須按建筑工業化的要求對現場現澆體系提出新的要求?,F場現澆結構體系的工業化就是要解決目前施工現場模板與鋼筋的加工問題,減少現場人力投入與施工工作量。與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相比,這種現澆結構現代施工技術可看作僅僅是將混凝土的澆筑過程由工廠車間搬到了工地現場,同樣具有“四節一環保”的特點,并且保留了現澆結構良好的整體性,避免了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連接安裝時的復雜過程。現澆結構想要進一步發展工業化,應重點解決以下存在的問題。 傳統散拼竹膠模板耗費大量竹木資源,其雖有價格便宜的優勢,但模板現場加工噪音大、安裝拆除過程耗時費工、周轉次數少,使用數次后成為難以回收利用的垃圾,污染環境,應考慮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淘汰。大模板、爬升模板等應用較廣的新型模板能顯著提高施工效率,減少現場支模拆模的工作量,模板利用率高,污染小,澆筑成型的混凝土墻面平整度高,達到或接近清水混凝土墻面,有效避免后期裝修的濕作業,機械化施工程度高,但大模板未能有效解決樓蓋結構的模板問題。 對于超高層建筑施工現場,目前國內大型施工企業試點應用的工業化建造集成平臺與裝備很好地解決了模板、塔吊、鋼結構安裝與混凝土澆筑等問題,但目前該體系通用性不強,導致一次加工成本過高,重點是需要解決工業化建造集成合作平臺的通用性問題。 現澆結構在實現了鋼筋與模板的工業化要求后,還必須解決現場的水資源浪費與噪聲污染問題。大量施工工地混凝土養護過程中對水資源的回收利用重視不夠,造成水資源浪費; 混凝土澆筑振搗過程中噪音太大,這在市區施工中成為一個嚴重的噪音污染問題。對這兩個問題應高度重視,應按綠色施工要求加強水資源的回收利用、加強噪聲的減量與控制。 鋼結構建筑的梁、柱等構件均由工廠加工生產,構件在施工現場只需進行螺栓拼接或者人工焊接即可,具有工業化程度高、輕質高強、施工周期短等優點,因此也是一種極具工業化特性的建筑結構體系。在建筑工業化發展成熟的一些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大多采用鋼結構發展建筑工業化。我國的鋼結構在近十年來有了非??焖俚陌l展,其應用面、應用量都得到了快速提升,但鋼結構建筑在我國大面積推廣應用時同樣面臨一些問題。 鋼結構建筑相比傳統現澆混凝土結構建造成本略高,因為鋼結構構件制作時基本都采用按工程設計進行訂單式加工制作,需要進行二次深化設計,由于構件為非標形式,構件加工不能實現標準化、定型化與批量化,導致加工成本稍高。對鋼結構施工安裝,其吊裝設備相對投入較大,對安裝技術工人的素質要求嚴,同時對項目管理的要求也相對較高,這也帶來工程費用的增加。但考慮到目前我國鋼鐵產能過剩、鋼材價格持續保持低位的情況下,鋼結構應具有不錯的發展前景。 與傳統混凝土結構設計力量相比,國內能較好進行鋼結構設計的工程技術隊伍還是稍微薄弱,特別是鋼結構設計時需要考慮結構與構件的整體穩定與局部穩定驗算、構件的節點連接設計等,這些工作相對較復雜,使得結構設計人員更偏愛設計混凝土結構,導致在建筑工程中采用鋼結構的比例還是較低。 鋼結構體系采用最多的是框架體系,對梁柱連接節點,目前工程合作應用中均采用栓焊連接節點,即梁的腹板與柱用高強螺栓連接,梁的翼緣與柱采用坡口焊接,施工現場需要進行大量焊接作業,應研發減少現場施工焊接作業量的連接方式。此外超高層建筑鋼柱均采用厚鋼板,對厚鋼板的連接,其焊接量更大、對焊工要求更高。另外現場焊接對環境污染較大,質量控制也有一定難度。 要推廣應用鋼結構,必須將發展鋼結構住宅作為一個重點。但由于鋼材材料自身的特性,推廣應用鋼結構住宅必須解決防火與防腐問題,然而目前這方面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另外鋼結構住宅通常采用框架體系,其房間內梁柱存在影響了使用性能與視覺效果; 對于鋼結構住宅還必須研發集結構、保溫與外飾面功能于一體的外圍護結構體系,但這目前還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上述幾個方面是制約鋼結構住宅大面積應用推廣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