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礦山工程施工資質合作地質災害控制26
發表時間:2021-01-14 14:27 國內外礦山工程地質災害淺析我國是一個采礦大國,且是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處于以開發和利用礦產資源為主要特征的工業化過程中。八十年代以來,由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對礦產品的需求量增大、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對國有礦山企業的沖擊、個別礦山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安全管理和環境保護意識的淡化、開采技術及設備的相對落后、民采的干擾等,導致礦山多年開采積聚的災害隱患爆發、開采環境不斷惡化,礦山工程施工資質合作地質災害問題日趨嚴重,造成人員傷亡、環境破壞、礦產資源嚴重浪費。近年來,金屬礦山冒頂、突水、地表塌陷等重大工程地質災害事故不斷發生,礦山災害事故難以抑止,而且存在的各類災害隱患未能及時有效的消除。頻繁發生的礦山災害事故給國家、礦山企業以及礦區的廣大人民群眾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和經濟損失,產生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嚴重制約了國民經濟和礦山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國外礦山行業在工程地質災害控制技術、控制措施和控制工程方面的投入很大,實行以防為主的控制方針,防范于未然,因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礦山工程項目地質災害的發生。如美國2000年非油汽礦山的事故死亡人數僅40多人,其中地下金屬礦山的最大安全隱患還是放礦溜井,約有75%的事故與放礦溜井有關。據澳大利亞礦業委員會統計,1997年礦山發生災害事故共死亡33人,其中10人死于冒頂,其余的與大型設備的違規操作有關。 我國防災減災的政策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后,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災害發生頻繁而且嚴重,是世界上發生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由于我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復雜,人類生產活動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再加之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現代化的交通、通信和防災減災手段都比較落后,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致使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頻率高、強度大、連發性與突發性強,影響面廣,災害的后果日趨嚴重。在過去的40年中,每年災害經濟損失約占同年國家財政總收入的1/6;近年來,我國每年因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上千億元人民幣,死傷人員超萬人。因此,在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國面臨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以及有效減災的艱巨任務。為了順利實現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并為實現全人類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貢獻,我國政府特別重視減災和環境保護工作。1989年,我國成立了“中國減災十年委員會”,并在原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領導下,組成了自然災害綜合研究組。在各有關單位的支持下,綜合研究組開展了一系列調查研究,提出了符合我國國情的減災對策,推動了我國減災事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減災事業蓬勃發展。 前言礦山工程具有建設項目分散、地質環境條件相對復雜、各功能區對地質環境的要求及破壞程度差異較大等特點,針對這些特點開展礦山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對指導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具有現實意義。本文結合某石灰巖礦山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實例,著重介紹礦山分項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評估的基本思路、方法及防治對策。工程概況擬建礦山工程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區,詳查探明的水泥石灰巖礦體東西長約1860m,南北寬400~500m(裸露地表),場地地形特點主要建筑(設施)工程活動特點礦山工業廣場150180高平臺辦公室,汽車庫,水泵房,材料庫,儲油庫,變電所,汽修間,洗車臺平整場地采礦場1900480微凸巖丘大型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運輸車露天爆破采礦,采坑最大深度70m碎石車間4050傍河平臺(河岸有巖質陡坎)重型折式給料機,單段錘式破碎機,起重機有動力機器基礎振動爆破材料庫14070斜坡,平均坡度<12,局部<6020t炸藥,5萬發雷管平整場地礦石庫6050丘間低平地露天堆放(中轉)場廢石場360240丘間洼地堆廢礦渣270萬m3露天堆放12礦區地質環境條件及評估工作級別礦區的南、北兩側分別為石河和田河,龍興寺中型水庫緊靠礦區南側,地貌類型相對單一,地形略有起伏,地面高程270~350m,相對高差70~80m,在石河和田河凹岸有巖質陡崖多處,平均地形坡度約5%;組成地表的物質以古生界寒武系石灰巖、白云質灰巖、頁巖為主,在洼地部位分布有薄層第四系松散堆積物,地層巖性巖相穩定;遠離全新活動斷裂,地質構造相對簡單;采礦區及主要工程場地巖土體工程地質性質良好,局部巖層中的節理裂隙和巖溶中等發育;受龍興寺水庫和河流的影響,開采深部礦體的工程水文地質條件較差;破壞地質環境的人類(已有零星采礦)工程活動較強烈;現狀調查地質災害發育程度一般。局部沿河陡崖和廢棄采石坑有崩塌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