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屑腐蝕電池在工程合作工業廢水治理中的應用15
發表時間:2020-12-29 10:27 中國水環境的日趨惡化 ,除了自然原因 ,更多的來自人為因素 ,跨行政區水污染就是水環境惡化的重要表征。因流域的整體性和人為行政區劃分割間的矛盾、排污的外部不經濟性 ,使得地方政府在無強制力協調解決環境問題的博弈中上下游地區難以合作 ,在跨行政區水資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中低效甚至無效。2001 年江浙交界水污染引發的筑壩事件、2003 年山東薛新河污染導致江蘇徐州市停水半個月、2004 年河南安徽污水下泄導致淮河污染的爆發、2005 年松花江重大跨行政區水污染事故等都從表象上說明目前我國流域管理體制尚不能滿足現實情況的需要。研究表明 ,水資源流域治理中的一個工程合作關鍵性問題就是能否協調好各行政區在跨界流域水資源使用、水環境規劃和水污染防控中的利害關系。江浙邊界水污染協同防控機制的建立 ,是我國跨行政區水污染防控管理模式的初步探索 ,它在一定程度上較好地協調了兩省在水資源、水環境方面的利害關系 ,緩解了兩省因對水的利用超過了本區域水環境承載能力而產生的矛盾。本文運用公共管理理論及相關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結合國外具有代表性的跨行政區流域水資源管理經驗 ,為我國跨行政區水污染管理體制的改革提供實證依據 ,系統地研究適合中國國情的跨行政區水污染治理管理機制。 這個裝置與以前的方法相比,可用于原水BOD濃度100一1000mg/1的范圍,而且,BOD去除率較高。另外,SS去除量提高,過濾電阻的上升也比較慢。原理原水由上部噴咀流人槽下部的集水裝置,利用通氣裝置進行曝氣,使槽內保持好氣性。媒介質依靠支持板支撐,支持板在空氣洗滌時,能夠儲存空氣,其結構能使通氣電阻較小,洗滌均勻。媒介質是海綿狀的。以前的生物膜方法只在載體表面使微生物固化,而這個媒介質的結構內部整體都可以固化微生物,因此,可使裝置內的微生物濃度保持高水平。而且,媒介質內部的空隙較大,維持微生物生命所需的有機物和氧氣較易進人。在媒介質內部,開始處理排水7一10d時,最合適的生物群開始在排水中增長和繁殖并固化。原水在向下流動并通過充填層(媒介質)時,與氣泡相對接觸,由于微生物的吸附和分解作用,BOD、55被去除。此裝置的氣泡不是像以前活性污泥法曝氣槽所見到的那樣,即,氣泡在較短的時間里,順垂直方向上升并逃逸到大氣中。而是氣泡或媒介質沖撞,或進人海棉狀結構體內,同時緩慢上升。因此,氣泡的滯留時間長,氧吸收率增高。占地面積小媒介質表面以及內部有大量被固化的微生物,因此,能夠適應非常大的BOD容積負荷,裝置很緊湊。用沉淀池由于生物處理和過濾同時進行,不需沉淀池。因此,設備占地面積小,也不必回送污泥。易于運轉管理由于不產生膨脹,而且微生物量大,易于適應原水水質的變化;洗滌工程實現了自動化,易于運轉管理。啟動快開始處理時的馴化時間為一周左右,能夠迅速發揮作用。另外,定期保養后或者裝置停運后的啟動良好。 不僅可以促進水生植物的自身生長,還可以有效的凈化水中的重金屬污染情況。水生植物對有毒有機污染物的清除水體中除了重金屬的含量以外,還有有機物的存在。有機物污染主要是食品工業和造紙業的污水排放造成的。由于有機物進入到水體中需要分解,分解的過程就是生物氧化分解,耗氧量極大。而水體中的氧含量一旦不足,就會導致水體發臭,讓水生植物死亡。而大型水生植物可以對水體中的有機物進行清除和分解。一般是通過和有機物的結合,讓有機物沉淀,達到分解的目的。水生植物在污染治理中的應用人工濕地工程人工濕地是迫于對環境的保護而發展出的一種生態較為平衡的環境。水生植物可以和人工濕地形成良好的循環系統,對水質進行改變。由于人工濕地和水生植物都是成本較低,管理簡單,所以基于綠色環保和經濟問題,是主要的解決水體問題的良好的辦法。清除水體中的污染物的過程和所使用水生植物,都要保證綠色環保,經濟成本低,效果明顯。而生物修復作為最新的高科技技術,正符合這些要求。生物修復技術可以利用水生植物,把水體中的污染物進行分解,吸收或是轉化成沉淀物等。以便達到清理水體的目的。有機物對水體的影響特別的大,很多水體都是因為有機物過多,導致水體發臭,變成死水。而大型水生植物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就是穩定塘法。這種方法可以人工控制生物氧化過程,減少水生植物的壓力,讓水生植物可以在短時間內清除干凈水體中的有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