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筑資質掛靠背后的是非曲直你知道多少?32
發表時間:2020-01-09 09:15 要從根本上消除“掛靠”亂象,還是要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以建立企業及從業人員誠信檔案為基礎,在工程項目的委托及招標中,把企業及從業人員誠信與投標報價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建筑施工企業要升級資質或保級,應配備專業注冊人員,如今人才數量和實際需求還有一定差距,企業只好租證,“掛證”也成為行業潛規則。不僅是建筑行業,設計、監理、招標、資產評估、工程咨詢行業掛證現象也已然成風。國家硬性規定注冊建造師數量的初衷是為了規范建筑企業的建筑資質掛靠管理,但現在卻已變了味。 按照原建設部2001年頒發的《建筑業企業資質等級標準》,一級資質標準企業必須具有的一級資質項目經理不少于12人。到2007年后,國家停止了項目經理證,建造師證漸漸走進人們的視線,并很快成為香餑餑。新的《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及其實施意見規定,申請特級資質的,企業應具有與特級資質承包范圍內各類別工程相對應的各專業注冊建造師不少于五人。建筑工程企業之所以掏這么多錢找掛靠,主要原因是企業的建造師證持有者數量不夠,建造師不夠就開不了建筑公司,它直接關系到企業能不能通過資質認定,能不能拿到相應的工程。還有,施工企業每年需要注冊和年檢,建造師的數量如不能滿足規定,年檢時會被降低資質。目前,國家對建筑工程公司資質的評判指標,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看建造師的數量,至于這些建造師是不是掛靠并不深究。 于是,“行政部門有要求,市場有需求,考證掛證有奔頭”。據了解,按住建部下發的《工程設計資質標準》,建筑等多個行業按照不同資質,規定了其需要配備的注冊人員數量。企業專業資質認證體系和個人職業資格“捆綁”,在職的建筑企業從業人員由于學歷的限制和學習時間無法保證,很難報名和通過建造師資格考試。企業為了保級升級,借用各種個人職業資格證,從而推動了掛證市場的火爆。事實上,“掛證”行業紅火的背后,有一我國今天快速發展的建筑市場,仍是“僧多粥少”,競爭依然相當激烈。受利益的驅動,各種資質“掛靠”的現象愈來愈普遍,這種行為給建筑市場的規范帶來了許多漏洞和危害。 那么,建筑市場“掛靠”亂象背后有哪些深層次原因呢?建筑市場“掛靠”亂象的歷史演變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改革開放,建筑市場發展迅速,當時少數的國有施工企業滿足不了如此劇增的建設需求,出現了早期的施工掛靠。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施工企業的隊伍不斷擴大,私營企業和監理行業開始出現,同樣出現了從國有到私有的改革,到現在建筑市場主要以私有企業為主,但其中不變的是掛靠現象,而且是愈來愈普遍。 20世紀80年代,施工企業開始出現掛靠現象主要是因為當年具有建筑施工資質的企業很少,大家都圍著這一稀缺資源轉,許多自然人掛靠國有建筑企業以取得施工業務,并在工程建設中承擔勞動力密集的工種,施工管理和施工技術仍然還是由國有建筑企業控制,所以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還是得到了有效控制,沒出現太大的問題。隨著建筑市場的不斷發展,原來掛靠國有建筑企業的自然人也相繼取得了建筑施工資質,剛開始資質比較低,企業規模比較小,較大的工程還是要掛靠。 20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初,隨著建筑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施工企業逐步被私有施工企業取代,形成了現在以私有建筑企業為主的建筑市場,但是掛靠現象仍然存在,而且越來越普遍,甚至還擴張到監理行業。亂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火熱的市場背后自有剛性的需求。按建 條完整的產業鏈?!皰熳C族”就是依靠考取資格證書并出借來獲利的人。隨著國家對個人職業資格和企業專業資質認證體系的逐步完善,建筑行業對一些職業資格的需求量也相應的大量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