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設工程企業建筑資質合作管理和存在的問題22
發表時間:2019-12-20 10:22 八屆三中全會關于簡政放權,深化改革的精神,深刻地影響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變革。建設工程企業資質作為行業管理的首要機制,在建筑領域理所當然地受到人們普遍的關注。筆者從事資質管理工作多年,結合學習十八大文件精神和自己的深入思考,愿以個人的一孔之見,試論建設工程企業的資質管理,為完善我國資質管理制度投石問路,拋磚引玉。 1、我國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管理的背景20世紀80年代初,中共十二大提出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綱領和各項方針政策,以“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全面高漲”。十二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闡明了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從而確立了建筑業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經濟支柱地位,并展開了一系列的建筑業經濟體制改革,其中的一項主要內容是實行企業資質等級的管理。1983年10月,國家計委頒布了“關于印發《基本建設設計工作管理暫行辦法》、《基本建設勘察工作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計設[1983]1477號)”,明確工程設計、勘察行業實行市場準入制度,首次提出了單位“資格”的概念。此后,建筑業、監理、造價咨詢、招標代理企業等資質標準和管理規定相繼出臺,并歷經了數次修改完善,沿用至今。我國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管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模式,實施伊始鮮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需要我們在具體的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前進。 2、資質管理存在的問題 2.1、資質晉升與維護中的弄虛作假現象 (1)申報材料作假。企業在申報材料時,所提供的企業業績、技術骨干個人業績、畢業證書、職稱證書、勞動合同、社保憑證等多有弄虛作假的現象。即使在上海這樣的發達地區,對企業業績、社保憑證等信息采取了聯網共享的控制手段;對企業業績、個人業績采取了專門的征詢核實制度,其弄虛作假現象還是屢禁不止。由此可見,不發達地區的此類現象恐會更嚴重一些。 (2)企業內部資質管理自欺欺人。企業資質中的各項要素,基本都是企業運營所不可或缺的資源。然而,在企業的自我管理中,卻是將建筑資質合作與管理區別對待,形成了“兩張皮”。一是企業注冊資本金的抽離。主要表現在施工總承包企業,由于其注冊資金量大,動輒數千萬元,甚至數億元,因此往往在取得營業執照或工商變更后,未申請資質,資金已經抽離。二是技術人員的抽離。為了滿足資質標準對技術人員的要求,在申請企業資質或資質晉升時,東拼西湊,借調、掛靠一些注冊人員及職稱人員,一旦取得資質,人員立刻抽離。 2.2政策導向和慣性思維對資質管理的影響 (1) 現行資質管理制度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在資質與經營范圍緊密相關的情況下,無論是設計、施工還是其他建設工程企業,唯有不斷地謀求高資質多專業,才能得以拓展企業的經營業務。這些導致企業一味地追求做大、做強,而不安于做好、做專,分散了企業管理的精力,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起碼的資質要素也讓企業背負了沉重的人力成本,不利于行業的發展。 (2) 現行資質條件下的普遍掛靠現象。當資質等級與企業的經營能力成正比時,資質就成了企業的生產資料之一。由于資質門檻的存在,資質也就自然成為了稀缺資源,這就為“尋租”提供了機會,資質掛靠也就應運而生了:一種情況是當企業資質等級低于擬承接項目的等級時,為規避超資質承接業務的違規行為而采取了“掛靠”行為;另一種情況是當沒有資質的企業或個人,因為有機會承接到業務,于是亦選擇了“掛靠”方法。這種行業內普遍存在的依附性“掛靠”行為,形成了高資質企業一頭獨大的倒金字塔結構,對建筑市場的正常經營產生了很大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