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10月開始實行資質合作四大新規+五條新技術標準+最新“十三五”規劃內容20
發表時間:2019-11-15 15:00 近幾月,我國相繼出臺了若干對建筑業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規。小青整理了自10月1日起正式付諸使用的四大規章條例和五條新技術標準、最新建筑業“十三五”規劃內容,和各位小伙伴們共同學習。 資質合作四大新規 重點內容如下: 1、該投標價格與其他投標人相比的價格,參照對象是“其他投標人的價格”,而不是大家常說的“成本價”。因為后者較難直接判定,易引起爭議。 2、價格明顯低于其他投標人的報價情況下,有可能影響產品質量或者不能誠信履約。 3、應當要求其在評標現場合理的時間內提供書面說明,必要時提交相關證明材料。“評標現場合理的時間”避免了場外人情。 4、投標人不能證明其報價合理性的,評標委員會應當將其作為無效投標處理。這里用詞是“應當”,而不是“可以”,就是該《辦法》直接規定這種情況即“無效投標”。 重點內容如下: 1、刪除了"環評單位資質"條款,取消了資格證書審查制度的要求。 2、取消了竣工環保驗收行政許可,將竣工驗收的主體由環保部門調整為單位。 3、增加了“不予審批情形”條款,明確環評審批要求。 4、明確環境影響技術評估法律地位。 5、取消了“試生產期間要求”。 6、進一步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 需關注: 1、除經營借款擔保、發行債券擔保等融資擔保業務外,經營穩健、財務狀況良好的融資擔保公司還可以經營投標擔保、工程履約擔保、訴訟保全擔保等非融資擔保業務以及與擔保業務有關的咨詢等服務業務。 2、盡管它只是規定了一個框架,但對于融資擔保公司在工程領域開展投保擔保、工程履約擔保等擔保業務仍然是一大利好,后續對于如何開展投標擔保、工程履約等擔保將會出臺相關的明確管理規范。 隨后,地方版的配套行動方案紛紛出臺: 1、北京:停工4個月(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同時全市施工現場禁止使用冒黑煙機械,每周對施工工地進行巡查和不定期飛行檢查,每月至少一次全覆蓋執法巡查。 2、天津:停工半年(從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全市建成區內停止各類建設工程土石方作業、房屋拆遷(拆除)施工、水泥攪拌及澆筑等作業,停止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土石方作業。 3、河北:除了重大民生工程和重點項目,城市建成區停止各類建設工程土石方作業,最大限度減少揚塵污染。同時組成30個現場執法監察組進駐各地開展機動執法。 五條新技術標準 住建部公布了以下五條新技術標準,自10月1日起開始合作實行。 1、《硬泡聚氨酯保溫防水工程技術規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50404-2017。其中,第3.0.14、3.0.15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原國家標準《硬泡聚氨酯保溫防水工程技術規范》GB50404-2007同時廢止。 2、《多高層木結構建筑技術標準》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T51226-2017。 3、《預應力混凝土路面工程技術規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50422-2017。其中,第3.0.5、4.2.5、4.3.1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原國家標準《預應力混凝土路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422-2007,同時廢止。 4、《鄉村道路工程技術規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T51224-2017。 5、《移動通信基站工程節能技術標準》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T51216-2017。 最新建筑業“十三五”規劃內容 4月26日,住建部印發了《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建筑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明確了今后五年建筑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和未來發展方向。 一、六大目標 1、市場規模目標。以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建設任務為基礎,全國建筑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全國建筑企業對外工程承包營業額年均增長6%,進一步鞏固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 2、產業結構調整目標。促進大型企業做優做強,大力發展專業化施工,培育高素質建筑工人,推動以“互聯網+”為特征的新型建筑承包服務方式和企業不斷產生。 3、技術進步目標。鞏固保持相關領域的國際技術領先地位,加大信息化推廣力度,增加應用BIM技術的新開工項目數量。 4、建筑節能及綠色建筑發展目標。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達到節能標準要求,城鎮綠色建筑占比增加,綠色建材應用比例增加,裝配式建筑面積比例增加。 5、建筑市場監管目標。建筑市場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工程擔保、保險制度以及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基本建立,全國建筑工人培訓、技能鑒定、職業身份識別、信息管理系統基本完善。 6、質量安全監管目標。建筑工程質量安全法規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質量安全監管機制進一步健全,工程質量水平全面提升,工程建設標準化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二、八大方向 1、深化建筑業體制機制改革。承(發)包改革,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鼓勵工程咨詢。 2、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推廣智能和裝配式建筑,推進BIM技術。 3、推進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鼓勵有條件地區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推進全裝修。 4、發展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建筑用工改革,加大對拖欠工資行為的打擊力度。 5、深化建筑業“放管服”改革。強化個人執業資格,減少不必要的資質認定;打破市場壁壘,取消各地區、各行業在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規定外對企業設置的不合理準入條件;改革工程造價企業資質管理,統一工程計價規則,建立工程全壽命周期的成本核算制度,推動新型工程計價依據的編制;建設誠信體系。 6、提高工程質量安全水平。強化工程質量安全,強化施工安全。 7、促進建筑業企業轉型升級。全面完成建筑業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為企業減負,鼓勵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專利和專有技術及產品。 8、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鼓勵中央企業和地方企業合作,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合作,共同有序開拓國際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