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地區唯一殘存的仿抖拱建筑合作的古廟,

16
發表時間:2019-11-13 11:43

江陽沽酒客認為對于一個地方而言,文化是否厚重,在于它歷史上留下了多少能追憶的人和事,瀘州之所以稱為歷史文化名城,一是它兩千多年的歷史,從秦漢時期的古江陽到今天的瀘州,歲月的痕跡都逐步被城市的開發而消磨掉了,雖然這令我們感到惋惜,但是依然有一些遺跡見證的它的過去。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歷史文化遺存是前人智慧的積淀,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志。要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

今天,分布在各區的老建筑,如同珍珠一般點綴在城市的各處。到目前為止,中心城區的老建筑開放總量達到1032處,年底前將再開放134處。今天起,我們將陸續刊登三處值得探訪的老建筑開放案例探訪文章,與更多人分享前人智慧的積淀,更深入地了解的城市內涵——

2019年10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下簡稱“國保”)核定情況公布。第八國保共達762處,四川共有32處文物保護單位入選,其中就有瀘州瀘縣圓通寺、奇峰渡槽榜上有名。不管怎么說這對熱愛本土文化的瀘州人來說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這兩個文物保護單位,都是在我們瀘州這塊沃土上,奇峰渡槽歷史并不久遠,它們建于上世紀70年代,坐落于玉龍湖灌區寶藏支渠上,為三溪口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四川省水利工程石渠建設上的一絕。在瀘縣渡槽群中,建設最艱苦、投資投勞最多、建設規模最宏偉、設計施工技術難度最大的當數奇峰的“華豐渡槽”和“勝利渡槽”。這是對那個艱苦年代的印記,也是人定勝天的絕佳佐證。

而今天要重點給大家介紹圓通寺,則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五百年算什么呢?在歷史的長河里不值一提,但是想想孫悟空同志被壓了五百年也不容易。

這個地處瀘縣喻寺鎮雷壩村廟宇,屬于明代宗教寺廟建筑,能過躲過幾百年的天災人禍,歲月變遷還屹立不倒,其實也算是奇跡。如果你了解這個地方,很長一段時間缺乏保護的意識,就不會覺得為什么有時候寫一些東西會顯得大驚小怪,不是沽酒客沒見過世面,實在是擔憂歷史文化名城,無東西可以給大家見證。

圓通寺又名圓通禪林,當地習慣叫元通寺。始建于明正德元年,嘉靖元年竣工,萬歷36年重建,清光緒4年培修。這個傳承的基礎還是比較好的。

從標志性景點之一的外白渡橋往方向看過去,一座由花崗石砌筑、19根通貫上下三層的羅馬科林斯柱支撐、建筑頂部有著高大鐘樓和“人民郵電”字樣的歐式風格雄偉建筑令人無法忽略。這座如今已成為“網紅”打卡點的優秀歷史建筑,正是當年被譽為“十大建筑”之一的上海郵政大樓,如今的郵政博物館所在地。

經過長達3個月的外立面修繕,這座始建于1924年的大樓近日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眼前。在大樓前停留片刻,不時可以看到有外國游客專門來到這里參觀、拍照。而在建筑內部,近一個世紀前的樓梯、燈具、木質地板仍保存完好,整座大樓在見證了百年郵政業興衰的同時,也給人們留下了與這座城市有關的諸多難以磨滅的記憶。

圓通寺有三級臺基,主要由山門、第一進院、前殿、第二進院、大殿及兩側廂房、第三進院遺址及后殿遺址等組成,占地面積2464㎡,建筑面積966.5㎡。寺院內外還遺存有部分明清時期石刻文物造像。圓通寺山門為雙重檐廡(wǔ堂下周圍的走廊、廊屋)殿牌坊式建筑,上書“圓通禪林”等題記。

值得一提的是,圓通寺是西南地區留存有豐富的題記和明確紀年的珍貴明代斗拱建筑合作,是四川古建筑從官式建筑體系向地方化風格蛻變的過度式古建筑,是四川古建筑從元代到明代演變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明清時期四川乃至西南地區歷史、社會、文化、建筑等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和社會、文化等價值。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