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合作工程造價的管理和方法27
發表時間:2019-11-11 13:14 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是基本建設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作對其經濟利益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如何使建筑工程造價管理與社會生產水平相適應,是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加強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作力度,提高建筑工程造價人員素質,才能使建筑工程造價管理走上國際化的道路. 如何使某一時期建筑工程造價管理與社會生產力水平相適應,始終是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建筑合作造價管理的關鍵是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手段確定工程造價。長期以來,我國都是采用通過概預算確定工程造價, 即“定額+費用+文件規定”的模式,也就是按定額計算直接費,按取費標準計算間接費、利潤、稅金,再依據有關文件規定進行調整、補充,最后得到工程造價,而且至今仍是采取這種程序和方法。這里直接費與間接費的計算依據,分別是參照定額和取費標準。定額既包括了生產過程中的實物與物化勞動的消耗量, 同時還包括了各項消耗指標所對應的單價, 屬“量價合一”式的定額;取費標準是依據施工企業的資質等級由國家確定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 構成直接費用的人工、材料、機械價格長期相對穩定, 業主的主體以國營、集體單位為主;承包商絕大多數為國營、集體施工企業,管理模式單一。在這種條件下,采用“量價合一”式的定額和依企業資質等級確定的取費標準計算工程造價是可行的??梢?,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屬靜態管理模式,并且完全是政府行為,管理部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項目編制、解釋定額, 制定政策、法規和糾紛仲裁等方面。 1 目前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模式的弊端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和發展, 人工、材料、機械的價格己不再長期穩定不變, 而是同其它商品一樣隨市場變化; 業主與承包商的性質大有改變并呈現出多元化, 目前施行的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 (1)施工企業利益嚴重受損,造成施工企業“計劃經濟的收入,市場經濟的支出”的局面。如果為外資業主,則等于肥水外流。 (2)施工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將管理費用大幅度降低,使工程管理大打折扣,從而影響建筑產品質量。 (3)由于業主與施工企業地位不平等,施工企業為承攬任務墊資施工,大量貸款,不僅使企業發展走入死胡同,而且造成嚴重不良債務,給金融業帶來負面影響 (4)在項目招標中業主片面壓低取費,從而造成資質等級低、管理水平低的企業的中標率高于資質等級高、管理水平高的企業,使國有大、中型施工企業的管理、技術、裝備優勢難以得到發揮,并且挫傷了企業進一步提高管理、技術和裝備水平的積極性。 (5)導致了取費等級高的企業在承攬任務后,將工程層層轉包給資質等級和取費等級較低的企業,坐收管理費, 不僅產生腐敗, 而且, 由于這些企業管理水平低,技術、裝備水平有限,致使工程事故頻發,使業主利益受損的同時,帶來惡劣的社會影響。 (6)承包商為了中標片面壓低報價,中標后利用增加現場簽證等手段彌補損失, 不可避免地帶來?!叭保锤潘愠浪?、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國家對基本建設投資規模難以控制。 2 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形態的轉變 為了使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模式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形態正在由靜態向動態轉變,并在以下兩方面取得進展。 (1)定額由“量價合一”改為“量價為離”,作為工程消耗量標準是統一、固定的, 而工程實物消耗量的單價和物化勞動,在空間上各地是有區別的,在時間上不同時期是變化的。因此,最新編制的定額只體現工程消耗量標準,而將全省各市、地的人工、材料、機械價格按季度定期在造價信息刊物上予以發布,并實現了全省市范圍的價格信息聯網。 (2)取費標準的確定依據由按施工企業資質等級取費,改為按工程類別取費, 實行以取費證書和取費認證單相結合的取費管理辦法 取費證書用以表明施工企業所具有的最高取費級別,取費認證單用以判定工程類別并確定工程項目的取費標準,這樣既避免了業主編制標底時片面壓價, 損害施工企業利益;又使達不到工程項目所要求的取費等級的施工企業被預先排除在招標范圍之外.從而保證了公平競爭的實現,也保護了業主的利益。工程類別是按照工程項目的規模、結構特點、技術要求、施工難易程度等來劃分。 3 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未來發展趨勢 當前,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許多措施尚屬過渡性質,針對建筑工程造價管理未來的發展, 業內人士提出了多種設想。 3.1簡化費用項目,保留直接費、間接費、利潤和稅金,其它能夠反映企業間競爭的費用因素如:冬雨季施工費、二次搬運費、措施費、遠征費等均按實際發生計取,作為個別成本報價。 3.2 完善工程造價管理的法律法規。目前由政府行使的糾紛仲裁職能將轉變為法律仲裁,建筑工程造價管理走上法制化軌道。 3.3 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由政府管理轉變為行業管理,建立建筑工程造價行業協會,政府部門只負責協調和宏觀指導工作。由行業協會進行行業規范,實現自我約束、自我發展, 并全面參與到國際工程造價業的競爭與發展中去。 3.4 建立并完善行業協會監管下的工程造價中介咨詢服務體系。由中介機構確定工程造價,定期發布人、材、機的價格及價格變動指數, 預測有關價格走勢,為用戶提供動態的工程造價基礎資料,參與工程項目從立項投資分析到招投標標底、標書的編制,到工程決算全過程的工程造價管理,并承擔法律責任,使工程造價管理真正納入市場化軌道, 最終形成以業主、中介咨詢機構和承包商為建設市場主體的格局。 3.5 做好與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相關的其它工作,如: 招投標管理、承包商的監管、工程質量的監督、合同和技術資料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從而形成較為健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建筑市場管理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