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西湖不遠的步行街,武漢老街與建筑合作工程,承載了太多鄉愁。

17
發表時間:2019-11-06 11:17

沒事的時候,翻閱以前拍的武漢老照片,勾起許多回憶。這些照片大多數是2011年春節期間拍的,還有一部分是那年夏天拍的。那時剛買G11相機不久,攝影熱情高漲,趁著從襄陽回漢之際,天天往街上跑,拍的內容以武漢老建筑為主,只為那些老房子承載了太多的鄉愁,還有難以排遣的少年情懷與兒時回憶。現在看來,這些照片的拍攝技術乏善可陳,但那些畫面卻留下了歷史的痕跡。

如果你想回憶一下兒時的味道,那么這里的棉花糖、飲品、糖葫蘆一定會給你驚喜!還有一進小巷的那股熟悉的臭豆腐味道。這里的茶文化也比較濃厚,有沏好的熱騰騰的龍井茶供你體驗。

河坊街也是吃貨的樂園。從火爆全網的土耳其冰激凌到叫人拍手叫絕的叫花雞。小吃、本地特產、大大小小的餐廳,你能想象的夜市的樣子這里全都有。很多好吃的都是免費試吃的,根本不用擔心肚子會餓。無論吃的喝的都能讓你滿足。

雖然才時隔數年,不少畫面卻難睹原貌了。例如現在的江漢關的身后是大片高層建筑,再也難覓昔日巍峨的身姿,中山大道失去了往日的繁華,江漢路天橋不見蹤跡,蘭陵路、黎黃陂路改造后洗去了歷史沉淀的包漿……是的,武漢,每天不一樣,但有些東西卻是不應頻頻變化的。不變的,是我心中的武漢記憶。

江漢關頂部鐘樓典雅大氣,為英倫建筑合作有風格。“江漢關”三個大字,系當時湖北省教育廳長、著名書法家宗彝所書。與許多武漢人一樣,我也是聽著江漢關的鐘聲長大的。

辛亥革命遺址—鄂軍都督府舊址,又稱紅樓,位于蛇山南麓,武昌閱馬場北端。這里原是清政府為抵制共和,串演“預備立憲”而建的湖北咨議局大樓舊址。

紅樓廣場的彭劉楊三烈士塑像。1911年10月9日,革命黨人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在執行武昌起義任務時被捕,10月10日凌晨慷慨就義于湖廣總督府東轅門前。為紀念三烈士,武昌閱馬場旁一條馬路命名為彭劉楊路。

除了西湖,還有一個不容錯過的絕佳地段就是河坊街了。河坊街(清河坊街區)位于西湖東岸的不遠處,臨近西湖4.6公里。南宋時期清河郡王張俊的宅第就位于河坊街的太平巷,故這一帯稱為清河坊,自古以來一直都是繁華地段。

這片杭州老城區舊時與中山中路相交得"清河坊四拐角",自民國以來,分別為孔鳳春香粉店、宓大昌旱煙、萬隆火腿店、張允升帽莊四家各踞一角,成為當時遠近聞名的片區。

數百尺的步行街道上,從各式餐館、點心鋪、茶行、到絲綢、折扇、紀念品店應有盡有,各類店鋪約有一百余家。在街道中間,還有許多剪紙、畫像、木頭雕刻、手工銀器等傳統工藝小販。杭州城聞名于世的杭粉、杭剪、杭扇、杭煙、杭線"五杭"就出于此處。穿梭于這樣古香古色的建筑群中,不禁會感覺自己仿佛回到了那個舞文弄墨的朝代。

在河坊街的兩側漫游其中,會感覺有一股濃濃的江南風撲面而來,猶如回到了古代,有一種徜徉在古老歲月里的錯覺。街上還會看到有很多穿著漢服的年輕人在這里游走,確是杭州的一大特色。

這里大都是中國明清風格的建筑,地上全部鋪上了石板。這當中也有很多"真跡",也就是真的是從當時一直留下來的建筑。著名的胡慶余堂和榮寶齋就是在這條街上。

河坊街作為杭州悠久歷史的一個縮影,如同一座活活的歷史檔案館。這里不僅傳承著古代商貿的風韻,同時也承載著茶文化、藥文化、食文化以及眾多的百年老字號,為我們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如果你也喜歡這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老街,不妨來此走一走,絕對不枉此行。

老漢口最早的標志性建筑—中山大道漢口水塔。由當時的漢口既濟水電公司建造,竣工于1909年。這座英國人設計的水塔高41.32米,曾是老武漢的最高樓。

漢口開埠的見證者—江漢關大樓。位于漢口沿江大道江漢路口,1921年破土動工,歷時三年,1924年落成。樓高83.8米,為武漢當時最高建筑

江漢關大樓無論是建筑設計還是建筑質量,都堪稱當時世界先進水平。建成后的幾十年里,它在中國眾多的海關大樓中都是出類拔萃的。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