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鼓樓,寧夏著名的古建筑工程之一,當地人說看著它就不會迷路

28
發表時間:2019-07-28 12:43

中衛,是足球場上的一位置,也是寧夏的一座城市,而且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城市,它是古絲綢之路北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千百年來,為了鞏固邊防,保護絲路通暢,歷代中央政權穩固時,移民充邊,駐軍屯墾,人員來往頻繁。

自古以來,中衛都物產豐富,手工業發達,而且商貿十分繁榮,加之黃河中衛段水運繁盛,有“水旱碼頭”“絲路古城”之譽,也有著“沙漠水城、花兒杞鄉、休閑中衛”的說法。

作為明朝設立的衛城,雖然比不上天津衛、威海衛等中國四大名衛的規模,但也有“金張掖,銀武威,打點不到做中衛”的說法,武威和張掖,即古之涼州和甘州,是水草豐美的河西走廊上兩座著名城池,而中衛則有著與二者不相上下體量和影響力,而且需要說明的是,中衛是我國唯一保留下來以“衛”為名的城市,說它是中國最后的衛城也不為過。

如今,中衛的老城已消失殆盡,早些年當地一位非物質文化遺產繪畫傳承人創作了一幅《中衛古城》圖,圖中的中衛古城樓宇森然,樹木蔥郁。據當地人回憶,上世紀50年代出入中衛城是要經過城門的,首先進入一道甕城門,然后才能過城門進入城內。在城垣的四角上分別有四角樓,而且風格、名稱各異。城門皆有城樓,是兩層磚木結構,飛檐棱角,頗為壯觀。

現在的中衛城,除了有著600年歷史的高廟之外,就只有位于城中心的鼓樓算是古建筑了,高廟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寧夏具有極大的影響,我們原本也想去看看,但是我們從銀川趕過來的時候已經五點多,到辦好住宿、放好行李,打車到高廟已經下班了(上圖是同行的泡魚兒老師隔著門縫拍攝高廟里面)。

退而求其次,我們便來到了與高廟相鄰不遠的中衛鼓樓,中衛鼓樓是當地人引以自豪的建筑之一,被稱為寧夏最具特色的鐘鼓樓。以至于寧夏民間還有“中衛有個新鼓樓,半截入在天里頭”這樣的諺語。

鐘樓與鼓樓在中國古代的建筑工程城市里非常普遍,多用以報時和警戒盜賊,國內現在保持完好的鼓樓也有不少,比如北京、西安、南京、開封、洛陽……等,中衛的鼓樓與其它城市一樣,都是位于以前古城的中心位置,重樓三層,通高30米,是一座四方臺基拱洞型樓閣建筑。 門洞高3.75 米,中心為穹窿頂,正中有八卦藻井,入卦圖周圍懸木雕八仙像,4 個角嵌有石雕龍首, 昂然相對。

站在鼓樓之下,但能感受到它的雄偉,而且每一個方向都有一塊匾額,上面的文字各不相同,相似的是,每一個匾額都霸氣側漏,東曰“鎖扼青銅”,南曰“對峙香巖”,西曰“爽挹沙山”,北曰“控制邊夷”(1984年修葺時改為“控制邊陲”)。

顧名思意,東邊的“鎖扼青銅”表明中衛的地理優勢,意為中衛城郭處于青銅峽前哨,當作鎖鑰之地;南邊的“對峙香巖”表明鼓樓高峻雄奇,形容與香巖名剎比肩屹立,給人以巍巍香山為我壁壘之感;西南的“爽挹沙山”表明避害趨利,使流沙降伏而不吞噬農田;北邊的“控制邊夷”表明防御功能,彰顯城池堅固,已成為抵御外族入侵的邊塞重鎮建筑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