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傳統施工資質合作文化融入高職院校品質教育的必要性

1
發表時間:2024-03-05 13:58

1.1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感的時代需求近年來我國對傳統文化愈加重視,堅定文化自信,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共識。中央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傳統建筑文化是社會文明發展進程中逐步凝聚成的思想及技術結晶,反映了時代更迭下當地居民的生活情景、精神和文化內涵,各地區傳統建筑有著獨特的地域性和精神文化性。將本土傳統建筑文化融入高職院校育人模式,是增強地域民族文化認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的時代要求。

1.2傳承和發展本土傳統建筑文化的地域需求

金華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眾多的歷史施工資質合作單體、群落及傳統鄉村聚落等物質和文化資源。自古以來隨著朝代更迭,金華地區的地域范圍及名稱雖有所變更,但千年前的婺州人適應當地氣候、地理條件、生活習性,因地制宜不斷完善和發展建筑文化。本地區傳統建筑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地域特色顯著,傳統歷史建筑天寧寺、八詠樓、雅畈歷史街區、芝堰村古建筑群等類型多樣,包含堂、坊、廳、橋、廟、民居、書院、寺、塔、祠、村落等多種形態,歷史跨度直至宋代。各類建筑文化相互交織、滲透、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積淀著本地人民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當地獨特的精神標識。

1.3塑造高職院校學生民族文化品質的育人需求

高職院校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實施主體,為經濟社會輸送高素養、高技能人才,同時肩負著挖掘弘揚中國優秀文化、培養熱愛和繼承優秀文化人才的特殊使命,是品質素養教育和建設的重要營地之列。同時,“雙高計劃”作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重點項目,是落實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本校入選“雙高計劃”的高職院校之列,在課程中融入本土傳統建筑文化,服務于當地建設文化發展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也是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表現的內在需求。學生民族文化的品質塑造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外部浸潤式環境,結合諸多地域優勢,積極投入到本土傳統建筑文化傳承發展中。

1.4培養本土傳統建筑人才、對接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的社會需求

金華地區現存古建筑2600余座,國家級和省級建筑文物保護狀況較好,但市縣級文物相對情況不容樂觀,以及散落于偏遠地區鄉村古建遺珠未能及時統計及保護。其原因之一是專業性保護修繕技能型人才的缺失。本地區仿古建筑產業、影視產業、木雕產業、旅游產業、古建園林產業及現代建筑產業資質等都亟需相關專業人才。地方性院校培養和發展服務于當地建筑文化的專業型人才,做好校地精準對接是責任也是契機。讓學生考察當地建筑、學習本土建筑、挖掘建筑文化,培養更多的本土建筑文化保護者、參與者;同時在做好保護和繼承基礎上發展和創新本土建筑文化,地方性高職院校與地方合作協同培養服務于當地文化及經濟發展的古建技能型、創新型人才,是當下社會相關特色產業的社會需求。本土傳統建筑文化融入高職品質素養教育,對文化傳承、專業建設、學生學習效果、當地產業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及價值,也是思政課堂的重要內容。其一,重新審視本土傳統文化在高職品質素養教育中的作用和價值,以傳統建筑文化為載體弘揚優秀本土文化,樹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其二,完善專業育人體系,結合本土特色發展特色專業;其三,融入當地優秀傳統建筑文化,點燃學生主動學習內在驅動力,培養正確思想政治素養、職業素養、人文素養的品質復合型人才;最后,通過校企合作反哺地方產業經濟,將傳統文化、高職院校、地方產業粘合協同發展,使傳統建筑文化“活”起來,學校和社會橋梁搭起來。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