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程合作文化對綠色建筑影響探析

1
發表時間:2024-03-01 14:19

1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財富,建筑文化更是這種財富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中國的傳統建筑文化是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不斷總結形成的,它受到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建筑的發展成為我國文明進步的標志。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建筑不僅可以供人們居住,還成為展現地方人文的一種形式,成為一種社會象征。中國工程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向世人展現了中國的社會結構、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在不斷發展中成為一種特有的體系,進而成為現在的建筑文化。我國的建筑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風格的建筑體系,這些共同構成了擁有風格獨特的中國傳統建筑文化,使我國的現代建筑行業不斷得到發展。

2發展綠色建筑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國家大力推進城市化建設,住房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為了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相關政府部門大力提倡發展綠色建筑,最大限度改善生態環境嚴重污染的問題,并有效減少了自然資源的利用,為我國節約資源投入了一份力。我國既往的住宅建設過程中,耗能達到總耗能的20%多,20世紀70年代末,國內建筑的運行能耗約為社會總能耗的10%,而目前已達到約27%,我國的能源緊張問題日益嚴峻,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可以有效解決我國能源緊張的問題,因此,國家政府部門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勢在必行,向人們傳輸綠色建筑的理念可以使能源緊張和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有效的改善,而建筑師更要成為綠色建筑設計的主導。

3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對綠色建筑的作用

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形成了獨具魅力的中國傳統建筑文化。黃土高原氣候干燥,冬冷夏熱,窯洞是當地特色鮮明的生土建筑,人們將窯洞置于土層中,利用地下熱能和覆土的儲熱能力達到保溫、隔熱、蓄能的目的,使窯洞內冬暖夏涼,是天然節能建筑的典型。甘肅敦煌藝術陳列館把建筑埋入山坡下,具有十分明顯的生土建筑特征。福建可耕地偏少,只有通過建造多層建筑以達到節地的目的。當地氣候溫暖濕潤,常有暴雨,而土樓能夠更好地適應惡劣潮濕的氣候,厚重的土墻本身具有透氣功能,很好地調節了土樓內部房間的溫度和濕度,通過底層廚房的煙熏可以讓二層的谷倉干燥不生蟲,三、四層的臥室則高爽通風,成功營造了冬暖夏涼的小氣候,創造了理想的居住環境。湘西吊腳樓是典型的干闌式建筑,很好地利用了自然地建筑·節能勢,既可以達到散熱、防潮、避洪水的目的,還能就地取材,減少土方挖掘。在現代建筑設計理念中,設計師在進行工程設計時將舒適與美觀排在第一位,而舒適美觀的建筑往往會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自然資源保護法則以及自然發展規律。

3.1有利于充分挖掘綠色建筑理念

在一些固有觀念中,認為“綠色建筑”就是使用上好的建筑材料和高成本的建筑方式。通過宣揚中國的傳統建筑文化,讓建筑設計師們在加強綠色建筑思想的同時,不再一味追求新奇特,而是將傳統建筑與綠色建筑理念相結合,打造成一種全新的建筑風格。通過不斷宣傳這種綠色建筑思想,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3.2有利于增強資源保護意識

由于近些年來經濟與科技的飛速發展,使我國資源能耗嚴重,國家開始大力提倡資源保護,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提高保護資源的意識。因此在我國目前的建筑領域內,必須大力提倡對城市合理的布局設計,從而降低自然資源的利用率。要增強人們的資源保護意識,就要大力宣揚中國的傳統建筑文化,要讓建筑領域相關工作人員向過去傳統的優秀建筑學習,避免出現由于過度追求新、奇、特而導致的施工耗能、運行耗能高的現象。但同時,在建筑設計師們進行設計創新的過程中,除了借鑒古代的建筑風格外,也要向其傳輸一些新時代的理念,要盡量強調建筑與周圍環境的有效結合,適當地采取一些現有的科技措施,例如可以合理地利用垃圾循環系統、雨水收集系統和太陽能系統等。由于我國人口眾多,無法很好地保證人均住房面積,因而相關政府部門需要在滿足健康衛生的標準下,對建筑的密度以及容積率進行合理的分配,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有效地保障公民住房建筑的采光需求,盡可能使用節能建筑材料。開發商們要對土地進行合理的分配,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政府和開發商的共同努力下,幫助現代建筑設計師們設計出更符合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的房屋,且還要打破原來的局限思維,設計建筑時進行大膽的嘗試和創新,創建出一種新穎的、有利于環境保護,且能夠增加經濟收益的新型建筑。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