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節能原理與技術教學改革11
發表時間:2022-05-20 14:49 一、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建筑節能原理與技術涉及土木、環境、材料、設備、熱能、機電等工程學科的專業知識,是一門綜合性技術課程。在教育部發起首批新工科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和大力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背景下,課程教學要適應教育重任和形勢發展,就得解決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內容配置不盡合理 工程是科學與技術的應用和歸宿,持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對培養適應行業發展的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本科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配置上,應更加適應和符合產業需求。相較于日新月異的建筑節能科技,課程建筑工程目前的教學內容沒能及時得到拓展和更新,新知識、新技術還沒有及時地體現在課程教學之中。專業教師在工作中,學術研究與教育教學不能得到合理的結合與平衡,這也是課程內容相對陳舊、授課與行業科技及產業需求聯系不夠緊密的根本原因。 (二)缺乏培養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有效模式 我國應屆畢業生面臨的最大求職障礙就是工程經驗欠缺,而且即使是在崗的工程師,能夠符合跨國公司要求的比例也很低,遠不及發達國家。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學模式與工程教育及產業需求存在相對脫節的現象,學生的工程能力難以得到培養,綜合素質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對于課程教學,一方面,在課堂授課方式上,雖然結合了多種教學手段,但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仍得不到充分體現,教學效果沒能獲得突破性的提高,主要存在課堂教學設計不夠合理、教學過程學生主動參與較少、學生專業知識記憶分散等問題;另一方面,對工程實踐環節重視不足,不僅僅體現在實踐課時偏少,而且對實驗、實訓場地及設備的投入相對不足,從事實踐教學的教師獲得的培訓機會較少,學生的工程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 二、課程改革具體措施 (一)重構教學內容 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課程設置須體現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規格,工程教育理念下的課程內容選擇與組織也應遵循這一規律,課程內容應與行業科技相適應。結合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為保證具備系統性和實用性的教學內容,采用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由天津大學王立雄、黨睿編著的《建筑節能》一書作為教材。根據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特點,教學中選定熱泵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制冷節能設計、采暖節能設計、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太陽能利用等章節作為重點講授內容,并適當增加課時。同時縮減了圍護結構節能設計、建筑規劃設計與節能等章節內容。因講授課時有限,課程中關于遮陽設計、采光與照明節能設計等內容由學生通過自學來完成,相應減少考核要求。同時,為使課程知識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教學內容不限于教材,適度將行業科技新成果與新技術引入教學,及時更新和拓展教學內容,豐富了課程知識的內涵。近些年來,我國建筑科技和建筑設備工程技術有了較大發展,比如空氣能熱泵熱水工程和水源熱泵工程。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配套設備的完善,它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其重要原因就是具備節能環保的優勢。講授行業新成果、新技術能使專業教學及時跟上科技發展態勢,將先進的知識、工藝合理地融合在課程內容當中。 (二)培育高效課堂 教學方式要為學生的學習方式服務,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培育高效課堂就成為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建筑節能原理與技術這門課程不僅要求任課教師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更要注重培養學生應用建筑節能設計相關的基本理論、方法分析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實踐中,為有效緩減任務重而時間緊的矛盾,本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目的,積極改進并嘗試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更為有效的授課方式。為打造高效課堂,使教學的實施更為有效,主要從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培養高效學習方式以及促進知識體系構建等方面進行了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