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資質合作傳統建筑下道德教育功能淺析

7
發表時間:2022-02-16 14:14

一、建筑的倫理內涵

1.建筑作為一種道德教育環境,人們無時無刻不是生活在建筑環境之中,建筑會對人的道德心理發展和道德實踐活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建筑的道德教育功能主要可以概括為這樣幾點:一是陶冶功能。優美的建筑環境讓人流連忘返,產生忘我、無我的境界,這與道德境界的大公無私形成天然的共通感,從而促進人的道德境界的提升。如在很多被以傳統經典命名的建筑群中就如同沐浴在傳統文化的叢林中,對人們的道德教育意義自然是顯而易見的。二是導向和調節功能。調節是建筑的道德教育功能之一。環境心理學認為,環境、建筑與人的生理、心理體驗、行為表現密切相關。美麗宜人的建筑空間和景觀可以緩解人們內心的緊張與焦慮,調節其不良情緒,從而達到規范和約束人們不良行為的目的。

2.建筑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需要一種讓建筑活動施工資質合作得以正常有效運轉的倫理原則和規范,這主要涉及建筑從業人員的職業倫理。建筑是百年大計,通過建筑從業人員踐行誠實守信、安全第一、公平正義等建筑職業倫理規范,能夠保證建筑質量的提升和建筑美學的弘揚,從而為提升建筑教育環境的德育功能奠定基礎。一旦失去了對建筑設計之善的追求,那就失去了建筑本該帶給人們的便利、美感、愉悅、健康、安全。總之,建筑在更深層次上關注人與社會的規范和諧發展,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人們道德水平的提升。

二、傳統建筑的道德教育功能

1.強化了禮制在古代社會中的作用。禮的原始意涵中本來包含有禮俗之義,即風俗、習慣的意義,以后轉變為一套規范體系、準則體系、儀節體系,進而在微觀層面有助于公民道德素質的提升。在建筑群的組合形制上,中國古代建筑普遍具有中軸對稱、主從分明的秩序性空間結構,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禮”的反映。通過對建筑物的設計安排,突出了夫妻之間、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君臣之間等等各類倫理關系,進而得以別貴賤、定尊卑,對不同道德主體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讓社會各個階層上下有別、等級分明,最終通過外儒內法的形式實現有效的社會治理。

2.提供了傳統倫理道德資質的教化空間。建筑的道德教育功能不僅表現在具體的組合形制上,建筑作為一種基本的倫理載體,還通過祠堂、圣人廟和歌功頌德的標志性牌坊、碑亭等典型物化形態構建古代中國特有的倫理道德的教化空間。中國古代社會是以血親倫理為紐帶,以家族宗法制為核心的社會結構,在這種社會結構中,祭祀文化在其中的地位很高。通過提倡祭祀天地、祖宗,可以達到道德教化的目標,有助于道德意識的形成和社會秩序的優化。

3.強調了古代建筑職業道德規范。古代建筑師的職業道德規范主要體現在建筑的審美、適用、安全、整體協調等方面上。例如,整體規劃強調的“陰陽合和,天人合一”、工程規劃之初的“相土嘗水,象天法地”、《荀子》一書中提到的“宮室有度”、春秋時期興起的“物勒工名”等等,均體現著古代建筑設計師和建筑工程師所應具備的基本的建筑職業道德規范,這些古代建筑職業道德規范形成了中國獨特的建筑風格和建筑理念。例如,在古代就出現了“物勒工名”的責任倫理制度,即在建筑產品刻上工匠的名字以追責,保證建筑物的生產效率及生產質量。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責任倫理的有效落實,強化了建筑師對職業倫理規范的自覺遵守,也讓當代人能夠有幸看到古代建筑的原貌,使得中國古代建筑風格能夠經久不衰,世代傳承。

三、傳統建筑道德教育功能的當代價值

1.堅持天人合一的基本建筑倫理原則。在現代社會,天人合一的價值觀依然可以在建筑領域發揮重要的道德教育作用。一方面,整體上來看,堅持天人合一的基本建筑倫理原則,有助于生態倫理思想在建筑領域中的展現,以此為核心建設生態宜居型城市。在建筑設計和規劃中,注重居住的健康性、自然的親和性、人居環境的保護等等,進而讓建筑這樣的“百年大計”能夠有效地造福后代。另一方面,具體來看,堅持天人合一的基本建筑倫理原則有助于處理建筑之間標新立異與整體協調之間的矛盾。單個建筑與城市整體風貌本應是一體的關系,“突兀”存在著的建筑會在很大程度上破壞整個城市的美感和特質,在倫理上缺乏尊重周圍建筑風格的平等正義精神,不能與周圍建筑積極“合作”,在文化上出現空間文脈的斷裂,導致自身與城市空間的關系被破壞。因此,堅持天倫與人倫統一的基本倫理原則,有助于人居環境的改善和建筑美感的保持。

2.注重現代建筑的中國式表達。建筑倫理教育大眾化是未來的大勢所趨,建筑作為一種道德教育環境,在人們樹立價值觀和道德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說中國文化本來就是包容的,并不是唯我獨尊的,對于外來的建筑文化,我們能夠敞開胸懷,兼收并蓄,但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一樣是需要傳承和發展的,在建筑設計領域也同樣如此。可以想象,若當下的中國放眼望去,西式建筑鱗次櫛比,那么我們古代傳統的禮治、德治、中庸的方法論等等恐怕也失去了本有的光輝。因此,在對待以往具備中國獨有文化特質的建筑,我們應珍惜、保存并發揚,對“西方中心論”本著批判的態度,我們需要繼續傳承自古以來秉承的和諧而不刺激、存在卻不張揚的“中庸式”建筑風格,應繼承和發揚古代標志性建筑的德育功能,注重現代建筑的中國式表達。

3.建筑從業人員應繼承古代傳統的建筑職業道德規范。一是建筑從業人員應堅持正確的義利觀,自覺摒棄不良企業的利益誘惑,參與到優質可靠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堅持以誠為本,注重信譽,通過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會贏得誠信帶給自身的無窮財富。在面對社會利益和企業利益的兩難問題時,一個遵守誠實守信道德原則的工程師可以幫助其做出積極正確的道德判斷,從而指導其行為,維護建筑事業的良序發展。二是在城市人口日益增加、環境問題日益加劇的今天,一個城市若想獲得長久的發展和持續的生命力,城市規劃師就必須要重視生態城市建設,若借城市規劃之手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規劃師就失去了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因此,城市規劃師要遵循代內公平和代際公平兩個基本原則,通過城市規劃設計造福社會,造福子孫萬代。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