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施工資質合作管理一流專業建設的幾點思考50
發表時間:2021-09-22 09:29 (一)深化專業思政和課程思政,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人才培養的根本是立德樹人,一流專業建設必須凸顯立德樹人。不能很好地貫徹立德樹人,不具備正確的道德價值觀,無論培養出的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得如何扎實,都不是合格的應用型人才,都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也不符合專業培養目標,也不符合一流專業建設目的。因此,一流專業必須具有一流的育人功能,也必須關注課程思政,把課程思政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一。把專業思政和課程思政相結合,使價值觀教育融入專業課堂,專業課授課同時要注重學生德育教育,尤其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多與學生交流,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專業課教師與學生輔導員建立微信群,隨時溝通,對思想放松的學生增加關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學過程中始終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把課程思政編入大綱中,在專業課程大綱中確定課程思政融入點,更好地指導課程思政。 (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高質量人才 構建以學生為中心、OBE成果導向理念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持續改進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專業特色,打造專業品牌,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社會知名度。以高等院校工程施工資質合作管理類專業認證標準和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為依據,結合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資源優勢和培養定位,以及專業面向的行業產業需求和服務區域內的專業特色,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現有的課程體系基礎上,參考國內著名高校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以及回訪工程管理專業近10年的畢業生情況,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更新課程內容,改進創新教學手段。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加強創新創業等能力的培養,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建立模塊式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以智能信息化為引領的各學科交叉融合的課程體系,促進培養高質量應用型管理人才。 (三)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加強課程建設 更新教師教學觀念,鼓勵教師打破傳統教學方式,采用項目式、案例式教學,融入在線課堂、慕課等現代信息化技術組織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網上優質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把學生課后線上自學課程進度納入考核成績,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深入推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以智慧建筑仿真(BIM)中心為平臺,加強BIM相關內容在設計、施工及招投標中的應用實訓,利用新版BIM系列軟件,提高學生數智化管理能力培養,推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力度,建設國家級、省級一流課程。加大現代教學環境的投資力度,建立BIM系統與虛擬技術結合的實驗室,主要應用于建筑信息模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建立以BIM應用為載體的項目管理信息化,對建筑模型虛擬施工實現三維可視化功能,加快發展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建筑信息模型方面的研究和推廣應用。有利于結合工程管理學科發展方向,開展針對建筑信息模型發展應用中關鍵技術和難點的探索與研究工作。有利于學校以項目實驗室為窗口,與國內外開展有關工程管理學科資質理論及應用前沿問題的合作交流與研究,同時有利于學校開展工程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研究,不斷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及人才質量。 (四)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機制 建立與地方企業人才培養的長期合作,為學生實習實訓提供服務。促進工程文化育人,增加創新創業課程內容和學分比例,及社團等課外實踐活動項目,建立創新創業育人機制,突出專業特色。建立產業學院,使學生切實深入到企業參加實際工程項目,同企業人員共同創造效益,使應用的專業建設更貼近行業企業一線需求。聘請企業人員做兼職教師,邀請企業專家進校共同制訂校企合作培養方案,確立校企合作培養目標及要求、形式與內容、實習管理和成績考核等具體實施方案。學生自愿到企業參加生產實踐,由企業人員負責傳授工程技術和工程文化;邀請企業專家定期進校開展講座,同指導教師共同指導畢業設計。在教師指導下,師生共同為校內外工程建設項目提供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產業和教學統籌融合,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五)構建一流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教學團隊和科研團隊培養,選派教師參加專業建設、學術交流會議和各種專業活動,參與專業課題研究,提高教研科研水平。建立激勵制度,鼓勵教師潛心鉆研教學方式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改革創新,開發教學新思想、新理念、新方式。加強教師隊伍的工程背景、對外交流和培訓、專業產業研究、科技社會服務能力,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校企聯合共同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結合當前高校師資現狀,圍繞數字建筑理念,結合新設計、新建造、新運維方案,以提升高校教師數字技術及專項技能為目標,搭建校企合作師資培訓線下培養及交流平臺,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師資專項能力提升、整體隊伍培養和課程應用提供有效的保障,使教師接受并理解專業信息技術前沿知識,開拓視野和教學思路,帶動教研科研水平提升,并應用于教學,相互促進、逐步提高。 (六)持續改進的質量保障體系 通過確立校級督導、院系督導,以及校內專業評估小組,把理論、實踐等各個教學環節的質量監控作為日常管理,隨時檢查、抽查為常態化管理的一部分,使教學活動和教學管理建立更加規范化,做到有據可查、有制度可依。通過對校外企業專家和用人單位等教學質量跟蹤反饋,完善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教學目標、課程目標的達成度評價,及時總結反饋信息,逐漸完善創新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等各個教學環節,建立持續改進保障體系,更好地促進培養目標的達成。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以一流專業建設為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的中心環節,突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辦學思路、專業特色和定位,著重課程思政、從人才培養、課程建設、產教融合、師資隊伍、質量保障等方面改革創新,探索出符合學校發展的一流專業建設新模式,打造專業品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