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對建筑資質施工行業的影響

47
發表時間:2021-08-09 10:05

一、積極影響

1. 經驗豐富的高端人力資源能夠實現人盡其才。建筑施工行業中,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等高端人才的培養周期長,在對其的培養過程中,企業往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這類人才大都會在中年甚至年齡更大的階段,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價值,然而依據當前的退休政策,人才的價值還沒有完全發揮就要退休,無法實現人盡其才的目標。而延遲退休就能解決這一問題,其不僅能使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延長,也能使勞動者充分發揮自身能力,促進人力資本的合理運用。

2. 緩解建筑施工行業人力資源不足的現狀。建筑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且工作環境比較惡劣,人力資源流失導致行業發展受限。延遲退休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建筑施工行業人力資源不足的現狀。

二、消極影響

1. 建筑施工行業工作環境艱苦,員工健康狀況堪憂。以建筑施工行業的項目管理為例,項目經理每天7點半之前要趕到施工現場,趕工期的時候經常加班到后半夜,工作壓力、工作強度都很大,休息時間短且不固定。此外,項目經理還要跟建設單位等建立良好關系,經常需要應酬,長此以往健康必定受到影響。艱苦的工作環境、高強高壓的工作內容使得部分建筑行業的從業人員還沒到退休年齡,健康就已經亮起紅燈,延遲退休政策并不適合他們。

2. 延遲退休影響年輕人發展。建筑施工行業中,年輕技術管理人員潛力巨大,干勁十足;年紀較長的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他們有著豐富的經驗資質,可以說是各類人才各有所長。如果延遲退休,年長的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不退休,勢必會影響年輕技術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進取心,不利于中青代人才以及建筑施工行業的發展。

3. 不利于建筑施工行業從業者心理健康。在我國,建筑施工行業特別艱辛,從業者因工作需要長期駐外,缺失家庭陪伴,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他們只能在退休后,才能自由安排生活,享受家庭溫暖。此外,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一項社會福利制度,延遲退休對勞動者個體而言,意味著領取到的養老金的絕對數額減少,損害了勞動者的利益。

三、結論和建議

我國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確立于1978年,當時我國的人均預期壽命男性為64.4歲,女性為67.2歲。而到2018年,我國男、女人均預期壽命已各延長10年以上,男性預期壽命為74.5歲,女性預期壽命為79.1歲。但在這40余年中,我國法定退休年齡卻沒有絲毫變化,與人口預期壽命相差越來越大。各國延遲退休的另一大原因,是老齡化帶來的撫養比問題。衡量一個社會的老齡化程度,其中一個標志性的指標就是人口撫養比,又被稱為人口負擔系數,指總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人口撫養比尤其是老年撫養比增高,意味著勞動年齡人口需要負擔更多的老年非勞動年齡人口。老年撫養比與法定退休年齡具有一定相關性,撫養比較高的國家,其退休年齡也往往較晚。例如,雖然巴西的老年撫養比與中國相近,甚至還低了3%左右,但巴西的法定退休年齡卻比中國晚了五年。在2019年,巴西將退休年齡從56歲(男性)和53歲(女性)延遲至65歲(男性)與62歲(女性),延遲的主要原因是資金不足,其社保有大量赤字存在。雖然中國目前的老年撫養比還未超過20%,仍處于人口紅利期,但根據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人口司于2017年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顯示,中國的人口撫養比在2055年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達到76.5%。從這點而言,中國延遲退休政策的推進,已經相當緊迫。更彈性的退休制度將是全球趨勢。雖然延遲退休年齡已是全球趨勢,但政策上的調整不能是硬性的一刀切,靈活多樣的方式能夠更好地緩解社會壓力,不少國家開始取消法定退休年齡,采取更彈性的退休制度。以荷蘭為例,政府在1997年開始調整退休政策,將原本最低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從60歲下調至55歲,但同時對不同年齡的退休待遇進行了精算調整。以英國為代表的部分國家也取消了法定退休年齡,規定雇傭者不得強迫年齡超過65歲的勞動者退休;而以韓國、日本為代表的國家,在延遲退休年齡的同時,還開設了“退休援助中心”“老年人力開發院”等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教育與資訊服務,提供創業培訓,鼓勵老人再就業。靈活多樣的方式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的勞動力壓力,也讓老人在這個過程中掌握自主選擇的權利。按照十四五規劃,我國退休年齡調整也將執行“彈性實施”策略,在設定起始退休年齡的前提下,將選擇的權利交還給老年勞動者。這樣不僅能夠使社會更加從容地面對老年化趨勢,也可以調動老人們的積極性,發揮“老有所為”的力量。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