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電建筑合作工程建設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

121
發表時間:2020-11-12 10:10

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水電開發率很高 ,有的國家甚至高達 90 %以上 ,而發展中國家的水電資源開發水平極低 ,一般在 10 %左右。目前 ,中國水能資源開發也只達到百分之十幾。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增長期 ,研究表明 :在未來 20 年中 ,為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 ,實現合理配置 ,滿足防洪、電力供應等方面的要求 ,仍然需要修建大型水利水電工程。但是 ,修建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問題已受到空前的關注 ,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認真地考證、研究、推遲 , 甚至在某種極端情況下中止或放棄新的水電開發方案。因此 , 在今后一個時期 ,生態問題將成為我國水電建設乃至整個水利事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加強技術管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應做到以下幾點:建立健全技術組織管理制度。相關項目負責人應建立廠站、車間、班組三級技術管理工作網,實行分級負責管理,責任到人。建立技術信息的收集,事故及故障分析、整理、反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技術經驗交流,工作總結,技術革新及合理化建議等活動。組織有關專業技術人員對活動成果進行分析、歸類并進行技術攻關。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加強技術管理對設備的運行狀況、檢修及事故或故障等進行統計分析,有利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減少設備損壞率,起到增收節支的作用。技術檔案應由專業人員負責管理,確保其資料的完整性、系統性、準確性,應認真收集和整理歸類有關文書數據、圖表,機組的原始數據資料(設計、施工、安裝、調試、試運行記錄、設計文件圖紙資料、運行、檢修、試驗、檢驗記錄等)。特別注意收集散落在各工作面、車間、班組的數據,并將其分類匯編歸檔,同時還應建立健全文檔查閱制度。

我國江河眾多、水患頻發,治理江河,興修水利是安民興邦的大事。黨中央、國務院把“百年大計、質量第一”作為我國基本建設合作工程的根本方針。1972年11月,周恩來總理在聽取葛洲壩工程匯報時強調:“水利工程是與水打交道,一點馬虎不得,馬虎一點馬上出問題,這是關系人民生命財產的問題。”“在長江上修一個壩,不成功,垮了,要載入黨史的問題,我對這個問題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1998年12月,朱镕基總理視察三峽時強調:“每一個參加三峽工程建設的人,都要有歷史的責任感,以對國家、對人民、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確保三峽工程的一流質量。要從設計質量、設備質量,原材料質量及施工質量等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實行全方位、全過程的有效控制。每一工程環節,都要充分準備,精心組織,精心施工,嚴格監督,一個螺絲釘也不放過,務必做到萬無一失,不留隱患。”“要強化建設監理。要選擇資質合格、認真負責、嚴格執法的監理,對工程的質量、進度進行不講情面的全面監督和檢查。我國在建的水利水電工程質量總體上是好的,但近年來也發生質量事故,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我們應認真思考我國水利水電工程質量存在的問題,研究提高質量的方略,把水利水電工程都建設成為優質工程。當前水利水電工程質量存在的問題21設計質量存在的問題設計質量暴露的問題主要反映在工程設計深度不夠,包括地質勘察、重大技術問題的科學試驗研究和設計分析計算深度,有的尚未達到國家頒布的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各設計階段工作深度的要求。設計成果質量問題較多,有的工程因設計單位的設計圖紙嚴重脫離實際,造成工程停工和浪費;有的工程因設計原始資料及計算參數取用不當,導致建筑物結構尺寸及結構鋼筋配置有誤,造成工程返工;已建成工程投入運行后,有的因結構配筋錯誤,建筑物遭受破壞。

要正確處理修建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合作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關系 ,就必須科學地、實事求是地分析修建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可能導致什么樣的生態環境問題 ,生態制約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 并結合實際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分清主次 ,抓住關鍵 ,用科學的發展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正確認識并妥善處理現階段遇到的問題 ,確保我國水電事業快速健康地發展。 從普遍意義上講 ,水利水電工程在環境方面的影響主要包 括移民問題 ,對泥沙和河道的影響 ,對氣候、水文、地質、土壤、水體、魚類和生物物種的影響 ,以及對文物和景觀的影響、對人群健康的影響等。修建水利工程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分析對氣候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 ,地區性氣候狀況受大氣環流所控制 ,但修建大、中型水庫及灌溉工程后 ,原先的陸地變成了水體或濕地 ,使局部地表空氣變得較濕潤 ,對局部小氣候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 主要表現在對降雨、氣溫、風和霧等氣象因子的影響。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