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水污染治理新技術、新工藝、新概念、新理論

30
發表時間:2020-10-26 14:12

  江蘇省蘇州市與浙江省嘉興市的水污染糾紛起始于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 ,隨著嘉興、蘇州紡織行業的興起、發 展和繁榮 ,江浙兩省交界處水質開始惡化 ,水污染糾紛自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起至今連年不斷。蘇州市盛澤鎮與嘉興市王江涇鎮為鄰 ,麻溪港為兩地界河(麻溪港是嘉興市接納上游流水的一條河流 ,全長約 13km ,河寬 40~80m ,是杭嘉湖北部地區向東的排水主通道之一) 。盛澤鎮是個具有紡織印染業傳統的工業重鎮 ,20 世紀 90 年代初該鎮的印染業得到高速發展 ,但與之處理能力配套的污水處理、管網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 ,大量未經處理或處理未達標的印染廢水直接排入流向嘉興市的河道 ,嘉興市北部水域水環境開始受到污染。

由于人工濕地和水生植物都是成本較低,管理簡單,所以基于綠色環保和經濟問題,是主要的解決水體問題的良好的辦法。清除水體中的污染物的過程和所使用水生植物,都要保證綠色環保,經濟成本低,效果明顯。而生物修復作為最新的高科技技術,正符合這些要求。生物修復技術可以利用水生植物,把水體中的污染物進行分解,吸收或是轉化成沉淀物等。以便達到清理水體的目的。有機物對水體的影響特別的大,很多水體都是因為有機物過多,導致水體發臭,變成死水。而大型水生植物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就是穩定塘法。這種方法可以人工控制生物氧化過程,減少水生植物的壓力,讓水生植物可以在短時間內清除干凈水體中的有機物。

各工業領域,如煉油、化工、鋼鐵 、煤炭 、造 紙、紡織、食品等 另外農業用除草劑、農藥、化肥及交通 砸燃料等也是不容忽視的污染源 。目 前采用的污水治理技術基本上都屬于分離過程 。如沉降、絮凝 、過濾、吸附、氣提等 ,這類過程 具有工藝成熟,易于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的優點。然而這些過程只是將污染物分離或濃縮,或者只是將污染物從一相轉移到另一相。如沿 隆炭吸附過程 只是將污染物從液相轉移到固相, 氣提過程則使污染物從液相轉移到氣相 .并沒有使污染物得到破壞而實現無害化 ,通常不可 避免地帶來廢料或二次污染,如用過的廢沿 陛炭或氣提塔含污染物廢氣等。近年來有關污染 治理研究已逐步轉向化學轉化法 ,即通過化學反應使污染物得到破壞而實現無害化。多相光催化法已是近年來 El益受重視的污染治理新技 。多相光催化過程采用半導 體材料為催化劑 。

珠江豐富的水資源為珠江流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作用。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水環境的忽視、對水資源的無序利用和管理模式的落后,導致珠江流域的水環境急劇惡化,水資源短缺和水體污染的問題日趨突出,對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開展珠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問題的研究,加大珠江水污染的治理力度,保持珠江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珠江流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 速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珠江流域水污染現狀 當前珠江流域的水污染形勢已經發展到非常嚴重的地步,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廢污水排放非常突出,已占總量的60%以上,另外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偏低。珠江污染已造成沿江地區嚴重的水質性缺水,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目前,珠江口已成為華南第一大、國內第二大污染型口岸。復合型污染已經形成。近年來,珠江流域范圍內已經出現了大氣、水體、土壤污染相互影響的格局,體點源污染建筑工程和面源污染日益加劇、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相互疊加、新舊污染與二次污染問題突出,逐漸形成了復合型污染,對人體健康及食品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人們對水的看法已進入新的時代。過去人們都認為它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廉價品,從未把它看作資源,因而,無節制地使用。現在,人們認識到水不僅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也是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之一是廢水的處理和重復使用。目前,水污染也是環境問題中的突出問題之一。近年來,不論在水污染治理技術的深度或廣度上,日本都有了迅速的發展。日本的研究單位和企業,大力進行水污染治理技術的研究、更新工藝;重視廢水綜合處理和水的重復利用。通常水處理技術按其處理原理可分為: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對水處理技術的評價基本要求是:高去除率;經濟實用;能獲得穩定的處理水;設備易維修而且操作管理方便;沒有二次公害。建筑水參與了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或被用于產品、或被用作冷卻水以及洗滌水。在日本被人們稱為用水型產業的有:鋼鐵工業、造紙工業、食品工業等。在這些行業中,用水和處理排水的成本很高。因此,在改進產品和開發多種新產品的同時,必須革新用水和排水技術。開發節省能源、節省用地的裝置并開發能夠穩定運轉、易于管理的工藝是非常必要的。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