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我國水利現代化施工合作的差距?

46
發表時間:2020-07-20 13:54

目前我國水利現代化的差距:如果將我國水利事業狀況與國際先進水平進行比較,可以看出我國正處于由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的過程之中。

施工合作工程量清單的內容通常使用兩種原則,一種是“價格包含原則”,另一種是“字面直釋準則”。前者認為,承包商所報工程單價是考慮了完成所述工作相關的全部費用,其中不僅限于工程的直接費用,而且還將間接費用如管理費、利潤和不可預見費等也攤入到這些單價中;但后者堅持價格內容應該按清單中對單項工程的技術性描述從字面上解釋,只是涉及到文字描述中明示的具體工作內容。因此招標文件補充條款應具體明了,對于其所包含工作內容不甚明確的清單項目應予以補充強調,如小型構造物的細部工程量與圖紙數量不一致、或是打入橋梁相關項目的附屬工程量發生變化等如何處理應以條款的形式予以明確,確保合同條款具體明了,盡量減少在施工過程中發生人為控制因素,增加合同管理的透明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客觀。

因此,目前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已出現了許多不可持續發展的征兆,將對我國今后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許多隱患。如北方河流的斷流、華北地區地下水大量超采形成大面積漏斗、湖泊干枯或萎縮、綠洲消失、植被減少、土壤沙化、草場退化、沙塵暴、蟲害等起源于人類大量侵占生態用水所造成的生態退化。森林砍伐及坡地墾荒造成的水土流失及荒漠化,圍湖造田、開墾濕地等對生態系統有較大影響的人類活動,以及向水域大量排放污染物所造成的嚴重后果都說明在觀念上存在的差距。1998年發生長江及松花江、嫩江大洪水之后,中央提出“退耕還草”、“退湖還田”、“建設秀美山川”等決策,代表國家領導層觀念的重大轉變。但要把可持續發展原則變成新的水利建設理論還需要一個過程,有許多理論問題需要研究。如:

1.流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2.流域內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生態協調發展的基本模式;

3.流域承載力的估算;

4.流域內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5.流域生態系統的修復理論與技術;

6.流域內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系統影響評價;

7.流域內代際公平原則的體現;

8.流域內地域公平原則的體現。

在我國傳統的水利理論中,比較多地受到改造自然、人定勝天思想的影響,沒有把人類作為流域內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來加以研究和考察,而是片面強調滿足人類社會發展的愿望,以至干擾甚至破壞了流域內生態系統的協調和均衡。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