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建筑合作抗震技術的應用67
發表時間:2020-05-15 09:31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在建筑設計方面也呈現出了多樣化的局面。同時在建筑設計之中還全面的追求綜合化、原則化。從建筑自身的功能上進行分析,當前建筑需要使用抗震概念設計來實現自身抗震性的增強,以更好的滿足實際使用的需求。而細節部位的設計,則應當更好的實現抗震概念設計的完善,以滿足使用的需求。在高層設計之中抗震概念設計非常重要,所以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要以科學化的、現代化的手段實現對傳統工作的不斷改進,并且以更加靈活和自由的設計方式使得設計思路可以得到不斷的完善,從而提高我國抗震概念設計水平。 對于結構設計的工程中存在的大量繁瑣的計算,往往需要借助計算機完成構設計人員也過分依賴計算機,這樣會降低工作人員對設計數的敏感性,對于計算中存在的數據錯誤和運算方法不合理問題不能辨別和糾正,從而使結構設計存在諸多問題,并給建筑結構留下很多安全隱患由以上分析可知,概念結構設計對建筑結構設計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其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建筑是藝術與技術的綜合體,它的建成離不開藝術構思與技術的支持。“一個技術上完善的建筑作品,有可能在藝術效果上很差,但是,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卻沒有一個在美學觀點上公認的杰出建筑而技術上卻不是一個優秀作品的”。 結構的整體性在建筑合作高層建筑結構中,樓蓋的整體性對高層建筑結構的整體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相當于水平隔板,不僅要求聚集和傳遞慣性力至各個豎向抗側力的子結構,還要求這些子結構具有較強的抗震能力,能夠抵抗地震作用,尤其是當豎向抗側力子結構的分布不均勻、結構布置復雜以及抗側力子結構的水平變形特征存在差異時,整個高層建筑就依靠樓蓋使抗側力子結構進行協同工作。 如今的計算理論及結構設計理論有待完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缺陷以及不可計算性所以,概念設計的應用則不僅解決了計算理論的缺點,還解決了在結構設計中實際存在的那些大量無法計算的問題,更加合理的完成了建筑的結構設計。 結構設計過程需要進行大量的數學計算,需要借助計算機來完成而在方案的初級設計階段不能使用計算機來輔助計算因此,需要熟練掌握結構概念的結構工程師根據自己的合理計算和準確的判斷來篩選高效低造價的結構設計方案。 然而,就是高超的結構技術合作才使得哥特式建筑創造出杰出的形體與空間,自文藝復興以來,建筑師均或多或少地將自己的工作劃歸為藝術與美學的范疇。但是,這種思維慣性在工業革命以后陷入了尷尬的境地,這是因為近代以來的建筑革命恰恰是由工程師領銜主導的(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的艾菲爾鐵塔,是在工程師艾菲爾的領導下建造的;現代高層建筑的鼻祖芝加哥學派,是由工程師詹尼創辦的)。技術的發展,一方面使得建筑在設計建造過程中的分工愈來愈細,另一方面建筑師也無力全面掌握所有的建筑技術,需要和結構工程師及其他工程技術人員的通力合作,才能將其設計構思得以實現。正如意大利著名建筑師奈爾維所說:“為了能夠進行高度創造性的建筑設計活動,建筑師不必對一切細節都具有專門知識,但對建筑業的每一部門都應該具有清晰的一般概念,這正如一個優秀的交響樂隊指揮一樣,必須懂得每一個樂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