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建筑工程中的低碳建筑嗎?

6
發表時間:2019-12-23 09:12

200912,UNFCCC15次締約國會議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通過《哥本哈根協議》,指出應盡快減少碳排放總量,確保全球平均溫度的升幅不超過兩攝氏度。至此,應對氣候變化、倡導低碳生活已經成為了全人類的共識,在這種共識下,低碳經濟正得到迅速發展,低碳建筑也正成為建筑行業發展的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


低碳建筑的概念與內涵:


低碳經濟與低碳建筑的概念學界目前并沒有明確的低碳建筑的定義,至于碳排量降低到什么程度可以稱為低碳建筑,目前也沒有具體的數值。定義低碳建筑,可以參照低碳經濟等相關概念。低碳經濟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其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低碳建筑可以被認為是實現盡可能少的溫室氣體排放的建筑。依據低碳經濟的概念,我們可將低碳建筑定義為,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內,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人們提供具有合理舒適度的使用空間的建筑模式。


低碳建筑碳排量構成根據廣義建筑能耗的研究,可初步將建筑的碳排量分為建造碳排量、使用碳排量和拆除碳排量三部分,,將各部分碳排量加以統計、計算,可以得到總的建筑碳排量。


目前對于綠色建筑、節能建筑的認證,英國的BREEAM及美國的LEED是實踐和應用得比較早的體系,低碳建筑的評價可以在此基礎上發展。


建筑工程中低碳建筑的內涵及實現手法低碳建筑的內涵,是指建筑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特性:節能減排,最大限度地減少碳源(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增加碳匯(吸收消耗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減少總的碳排量,從而減輕建筑對環境的負荷;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和共生,做到人及建筑、自然的和諧、持續發展;提供安全、健康、舒適的生活空間。從低碳建筑的內涵上看,我們此前提出的綠色建筑、生態建筑也是低碳的,可以說,低碳建筑的建設和發展并不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只是在低碳經濟時代,低碳的概念及碳交易市場促使了低碳建筑概念的形成,要求通過碳排量計算來評價建筑。低碳經濟加速了低碳建筑的研究和發展。


建筑碳排量組成的相關項目可以概括出建筑的低碳化應包括材料、能源形式、資源利用、建造形式、建筑設備等多方面的內容。要實現建筑的低碳化,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遵循就近、低碳的原則選擇建筑材料。就近選擇材料,減少材料的運輸距離,從而減少運輸過程中消耗燃料而形成的碳排量。材料的低碳應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選擇低碳建筑材料,另一方面,采用鋼結構、竹木材料、金屬墻板、石膏砌塊等可回收建筑材料,可提高建筑壽命期結束后資源回收利用率。


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建筑在使用過程中,可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應根據環境條件和建筑的使用特點,選擇合理的可再生能源類型。例如太陽能的利用要考慮日照時間和強度;城市高層建筑和郊區風力資源較豐富時,可有效利用風力發電。


回收利用水資源。地球上可供人們利用的淡水資源緊缺,建筑應考慮水的回收利用,設計中水回用系統,將灌溉、沖廁等用水與飲用水系統分離,在節約水資源的同時,減少污水過度處理過程中的能源消耗,達到間接減排的目的。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