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國的綠色建筑合作項目嗎?

20
發表時間:2019-12-12 09:11

隨著社會經濟及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為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另一方面發展引發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資源、能源的枯竭,環境的惡化等問題已威脅到人類目前及子孫后代的生存。人們意識到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質是有限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和實踐應用。

在全球性可持續發展的大潮中,“建筑”這個古老而傳統的行業也在進行著不斷地創新與發展。在此背景下,這種思想運用于能源消耗大戶的建筑領域。綠色建筑合作及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和理論也應運而生,相關的研究、實踐已成為解決問題的重要一環。


1、綠色建筑的內涵綠色建筑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才興起的術語,現階段學術界存在著關于綠色建筑、生態建筑、可持續建筑、節能建筑這幾個概念的爭論。只有明確了這幾個概念的具體含義,我們才會將注意力轉向更加重要的實踐上。


2、綠色建筑又稱為生態建筑或可持續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源、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節能建筑是按節能設計標準進行設計和建造、使其在使用過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是實現綠色建筑的必然途徑和關鍵因素。而綠色建筑將建筑及其周圍的環境看成一個有機的系統,在更高的層次上,實現了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


3、對綠色建筑所作的定義,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綠色建筑是在全壽命周期中實現節約、高效率地利用資源(能源、土地、水資源、材料)的建筑物。減少建筑對地球資源與環境的負荷及影響。高效率地利用資源,用盡可能少的能源消耗來滿足人們對建筑的功能需求。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管理學科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人們也逐漸認識到建筑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國建筑領域的改革一直在進行,按市場經濟條件運作的建筑領域的管理方法、途徑和手段還在逐步的建立和完善之中。正是這一現實條件的影響,使我國建筑管理無論從學科體系還是實踐技能上與國外相比均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一方面,大量的外資進入,政府既要按照的基本原則提供好服務,又要確保新形勢下的建筑市場的有序發展。顯然,這對我國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綜合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國外建筑企業會抓住我國建筑管理領域的薄弱之處,從企業和項目等不同層次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服務。具體的挑戰分析如下:


缺乏高效精減的政府職能管理部門職能部門相對多而繁瑣部門繁多是目前政府的一大問題。一些地區政府機構中涉及到建筑業管理的部門較多。各職能部門雖有分工,但機構間缺乏協調和溝通。從目前國際上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政府建設主管部門也在進行機構改革,組建環境、交通、建筑一體化的部門,這不但符合集中管理,精簡機構的目的,而且打破了部門之間的壁壘,共同協調工作。法規不健全由于目前法規的薄弱和市場化程度低,工程建設中各參與方的行為一方面不能很好地受到法規的約束,另一方面不能形成市場條件下一定程度上的自覺行為。項目審批程序較繁瑣目前項目審批程序復雜和繁瑣是影響外商投資的一個重要因素


人員基本素質相對較低政府部門在建筑業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需要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符合型行政管理人才。由于長期以來用人方式的影響,現實中管理人員缺乏,技術型人才相對較多,而又缺少對管理能力的系統訓練。如果不加快政府部門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很難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環境。


企業層次上面對入世,所要求的透明度原則和競爭性原則使得目前許多地區的地方保護將不再發揮作用。在此形勢下,國內建筑企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項目的競爭,項目中角色的競爭以及人才的競爭。而這些挑戰主要來自我國建筑企業的如下劣勢:企業內部經營管理薄弱由于我國建筑企業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加之企業經營管理型人才的缺乏,企業內部缺少按市場經濟條件所要求的組織、經營、管理模式,許多企業缺乏對企業自身發展的戰略性思考,市場分析能力差,企業管理模式還留有計劃經濟的色彩。


建筑企業整體水平較低我國建筑企業雖然規模大,但整體水平相對較低。這種相對的低水平一方面由于企業對提高自身整體水平重視不夠,長期缺少有計劃、有組織、有重點的提高企業整體水平的戰略;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我國建筑業的高速發展,社會對建筑生產者的極大需求,加之市場準入條件的相對較低,大量其他行業隊伍,特別是農民隊伍的進入,使得建筑企業數量盲目膨脹,影響整體水平。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