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合作開發都是怎么掛掉的?

24
發表時間:2019-09-25 14:23


這兩年,房地產項目合作開發已經成了常態了。據克而瑞數據統計,地產百強中,權益銷售金額占比低于70%的房企占了半數??梢?,大家對合作開發真的非常熱衷。


但是,據明源君所知,很多中小房企作為合作弱勢方,他們在享受著合作開發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承擔著合作項目開發過程中各種各樣的風險,甚至有房企考慮逐步降低合作開發的比例,回歸單獨開發時代。


某房企高管告訴明源君,這兩年,公司旗下近10個合作項目,大部分項目推進都不太順暢,合作開發中各種各樣的問題讓他們心力交瘁,錢沒賺到,還受了一肚子氣。


中小房企在合作開發中為啥這么多痛點?如何解決這些痛點?明源君找了幾個擁有比較豐富的合作開發經驗的地產人聊了聊,他們給出了一些實在的建議。明源君下面把干貨分享給大家。


01


中小房企合作開發的5類痛點


?


據中冕君調研,中小房企在合作開發中,主要存在以下幾類問題:


一、選錯合作伙伴,導致項目開發中產生沖突


如果雙方的戰略存在分歧,如果共同開發項目必然會產生沖突和不和,風險非常大。


c房企前年和f房企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某三線城市的兩個項目。但由于雙方對項目的目標不同,合作開發過程中產生了非常多的沖突。


f房企追求高周轉,c房企更看重項目利潤收益。去年上半年,他們合作開發的項目開盤,f房企作為操盤方,為了實現項目現金流在6月30日回正的目標,一方面,將項目抵押貸款,希望把貸款也計為銷售收入;另一方面,一意孤行地把產品降價銷售,項目去化速度加快了,但犧牲了項目利潤。這兩點都讓c房企無法接受。


最后,雙方不歡而散,原本簽訂的另外一個合作項目,雙方也默認不再合作了。


二、合作協議不夠細化,無法約束操盤方


很多房企在合作之前都會簽署合作協議,但很多房企都是定的合作框架,沒有細化條款,導致合作協議成了一紙空文,無法約束操盤方。


某房企高管告訴明源君,他們公司參與的一個合作項目,由3家房企聯合開發,其中y房企作為操盤方,非常強勢。對方曾經提出一個議案,他們和另外一家房企都聯合否決了,但因為合作協議沒有約定,對方最終還是堅持己見。


三、過于依賴合作方,項目風險把控力低


很多中小房企在與大型房企合作過程中,往往拿不到操盤權,即便參與操盤,負責的業務也非常有限。這導致其在項目開發過程中,話語權不高,對項目風險的把控不足,一旦合作方不靠譜,項目就很容易出問題。


某房企聯合一家大型房企在一線城市聯合開發,除了設計線,其他業務線都由合作方來主導。在完成了設計方面的工作以外,秉持著“誰負責誰決策”的原則,該房企基本沒有插手其他業務。但沒料到,合作方在做項目定位時出現失誤,導致項目滯銷,但對方很不負責任,出了問題也沒有積極去補救,反而讓項目停工了。


四、聯合操盤,決策效率低下


面對與自己實力相當的合作方,很多房企都希望參與到項目的管理中去,這種屬于聯合操盤。但聯合操盤有個最大的弊端,那就是一旦插手的人多了,意見就多了,導致內部溝通成本過高,效率低下,項目進度跟不上計劃。


五、監督機制不完善,無法及時識別各環節的風險


很多中小房企在合作項目中,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監督機制,放任合作方自己操盤,在項目定位、設計圖、采招、成本、報建等關鍵業務環節,沒有派駐團隊進行監督管理,導致對項目經營狀況不了解,出了大問題才后知后覺。



對于百億左右的中小房企而言,雖然很想做合作開發,但由于競爭優勢不夠突出,選擇余地不大。那么,他們應該怎么選擇靠譜的伙伴呢?


一、雙方價值觀要一致,戰略也不存在分歧


這一點非常重要,就像男女結婚,三觀不同會很痛苦。在項目開發之前可能不會察覺,但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會發現大家對細節的處理分歧非常大,雙方意見很難達成一致。


曾經有某個定位高端住宅的房企高管跟明源君抱怨,選的合作伙伴價值觀不同,摩擦很大,“我們想做一個好產品,但他們卻一味只對控制成本感興趣,雙方很難達成一致?!?/p>


二、選擇能力互補型的合作伙伴


上文我們提到了,有兩類中小房企是比較受標桿房企青睞的合作伙伴,一是某方面能力特別突出,另一方面是區域龍頭。


那么,如果被標桿房企選中,那么該如何反選?最好選擇能力互補型的合作伙伴,因為深耕單一區域市場未來會是一件挺危險的事情,如果你有全國布局的需要,最好是能選擇能力互補型的伙伴,通過與標桿房企的合作從中學習,盡快補足自己的短板。


比如某房企寧愿吃虧也要與某央企合作,就是看中了他們強大的產品和營銷能力,通過合作可以學習到他們的寶貴經驗,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三、除了往上選擇,還可以往下選擇


除了往上選擇標桿房企合作,中小房企還可以往下選擇,與比自己規模更小,但手上有大量土地的房企合作。比如很多四五線小房企,手上持有大量優質土地,但變現能力比較差,而標桿房企可能看不上,那中小房企就可以撿漏,拉攏這些本地小房企。


但是,中小房企想要獲得更多的合作機會,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獨特優勢,比如產品開發優勢、營銷優勢、管理優勢等等,你總得占一樣。


四、選擇有合作基礎的老搭檔


自從2014年以來,地產圈就開始流行合作開發了,不少房企都與其他房企建立了合作關系,部分合作次數較多的房企,更有了自己相對固定的合作搭檔。比如有兩個央企


隨著合作次數的增加,雙方已建立起默契,聯合在土地市場斬獲了不少優質土地。


五、建立良好的合作口碑


除此以外,建立起合作的口碑也非常重要。這個圈子不大,一家房企在業內建立良好的口碑很不容易,一旦建立起來就會形成馬太效應。


六、合作前定標準,合作后建立評價機制


很多房企在合作前都會梳理合作標準或合作原則,基于標準來選合作伙伴,對合作原則認可的合作方才能建立合作。


萬科早在2010年就針對合作開發梳理了非常詳細的標準,對各種合作模式都明確了標準和原則。以聯合競買土地的合作模式為例,他們做了如下要求:



在合作后則建立起合作方評估機制,從各個維度給合作伙伴打分,類似供應商管理,評分高的列為長期戰略合作伙伴,評分不及格的,下次就不再合作了。


要從這5個方面控制風險


?


除了上文所談到的合作伙伴選擇之外,項目開發過程中也會存在大量問題,因為涉及到兩家甚至多家合作方企業文化的磨合、不同團隊的磨合、對資源的調配、對彼此能力邊界和合作目標的認知。


一、合作方單獨操盤,你也不能掉以輕心


目前項目合作開發中,大部分大型房企都很強調操盤,比如萬科、碧桂園等大型房企都對合作項目要求絕對操盤。


比如針對戰略合作者,萬科也要要求:


項目經營管理權由萬科控制,合作方只參與管理。當合作方是業內的戰略合作者,企業實力雄厚,行業內競爭優勢明顯時,采取項目由萬科經營管理,合作方參與管理和監督的方式,采取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經營管理班子由萬科組建,董事會由雙方組成的方式。


面對這類合作伙伴,中小房企可能會以為比較省心,其實也未必,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要做好監督和協調工作。


1、事前細化合作協議


一般在項目開發之前,合作雙方都會簽署合作協議,責、權、利明確是避免合作過程中出現糾紛的最重要一環,因此在項目開發之前就一定要把這些事情界定清楚,條款越細越好,這樣在后期遇到分歧也可以有依據。


比如某房企在制定合作協議條款就有標準化規定,在標準化文本中,把項目合作模式、董事會、管理層權責、決策機制等等投資約定都一一明確下來,非常詳盡。


2、過程中派駐團隊


很多中小房企對于合作方獨立操盤的項目,常常不派駐團隊,或者只派一個主管、總監級別的員工進去,充當一個聯絡員的角色,這樣會導致很多專業細節都沒人盯,出了問題也不能及時發現。


比如某房企在與跟top3房企合作過程中,項目總就帶了一支團隊不斷監督合作方。當他們發現建筑立面方案設計階段,合作方在保溫材料的選擇上忽視了當地的要求,及時提醒對方做出調整,規避了驗收風險。


二、聯合操盤,4個手段降低風險


相比獨立操盤,聯合操盤是雙方都參與到項目經營管理中,由于雙方各方面的認知不同、企業文化不同等,管理起來更加復雜,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會決策效率低下。


1、選擇更中立的團隊


房地產管理專家姜煒指出,聯合操盤最科學的模式應該是成立一支獨立的執行團隊進行運作,項目操作過程中所有部門只對這個執行團隊負責。


這個獨立執行團隊除了從合作方吸納一部分專業人才之外,也可以公開招聘一些崗位的職業經理人,以使這個執行團隊更具有中立性和客觀性。這樣也能避免在戰略決策上出現分歧,從而提高效率。


2、提前識別分歧點


房企在第一次合作中,由于沒有經驗,可能在各個環節都會出問題,都需要重新談判。但積累過幾次合作經驗后,很多風險點就能識別出來了,這個時候可以讓各個專業線的人把各個環節的風險點提煉出來,提供給談判的人進行參考。


如果在談判階段能把很多問題扼殺在搖籃中,那么后期的沖突就會大為減少了。


3、建立更加高效的溝通機制


上文提到,某房企在合作項目中,使用的是聯合簽署的審批方式,也就是做任何決策都要經過合作方聯合審批才能執行,如果有一方不同意就不能執行。


這種審批方式能很好地控制風險,但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導致決策效率低下。因此,應該建立更加高效的溝通機制來代替這種僵化的方式。


一是增加溝通的頻率。除了固定例會,可以通過各種溝通渠道比如電話、視頻、郵件、微信群等增加溝通頻率,盡量做到及時溝通及時反饋,快速解決問題。


二是建立決策層之間順暢的溝通機制。很多合作項目效率太低,原因之一是沒有決策權的人在來回扯皮,或者要層層匯報,很多時候一個流程就卡在副總那了,到不了總經理那里。所以,最好能幫合作雙方的高層建立起溝通機制,遇到重要決策讓他們可以直接溝通確定,以此提高項目決策效率。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