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殯儀館建筑項目設計——競賽中標方案

18
發表時間:2019-09-01 22:46

項目概況

遼寧省本溪市殯儀服務中心,從一塊帶有山體溝河的空地到今天的建筑綠化相融合的空間,歷經了六年的時間。設計師的構想從中國傳統的生死觀去剖析與建筑語言相結合的契合點。“生死玄通”“天人合一”,喪葬是人生旅途的結束,而不是生的終結。

建筑項目方案解析:

根據本溪地域文化的內容收集包括:滿族民俗、楓葉之都、鐵剎山、太子河、水洞、廟后山遺址、天女木蘭花。而項目的場地正是緊鄰太子河河畔,女木蘭花是本溪市的市花且花語為勤勞、善良、圣潔、素雅。所以設計師于兵利用這些特點將其運用于新殯儀服務中心的設計中。

1. 通過花瓣不同視角形態提取元素

2.通過葉子組織關系提取設計元素之間的關系

3.元素組織與演化

4.設計元素分析之太子河、水系

太子河古稱衍水、大梁河、梁水。燕太子丹為抗擊秦國的入侵而逃亡于此,故名太子河。

建筑整體平面形式取自太子河蜿蜒流動的水體形態。通過河流的自然形態演化出建筑厚重、流動而又賦予詩意的天然之美。主體建筑形態與場地及太子河融為一體

主體建筑項目設計:

1.主體建筑、水體、景觀環境融為一體,建筑形態輕靈飄逸,宛如漂浮于水面之上的視覺效果,營造物、景、水合為一體的空間意境。

2.主體建筑——以庭院為單元進行功能分區:祭祀區、遺體處置區、營業區三棟建筑相互連通、結合為一個整體的設計。建筑屋頂以弧形曲面來體現。

庭院屋頂設計體現該建筑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建筑屋頂為保證庭院與室外自然的融合,以屋面形態構成所形成的開洞方式,將室外光線引進室內庭院,從而達到室內景觀室外化的庭院設計效果。

3. 設計過程演變:建筑分為四個部分,各部分屋頂相互銜接和覆蓋。

項目名稱:本溪市殯儀服務中心工程規劃、環境及建筑設計

項目地址:本溪市溪湖區林家崴子(在市污水處理廠北側)

建設規模:用地面積43.18公頃、規劃建筑面積約2萬平方米

項目年份:2012-2018

設計聯合體:①沈陽卓越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建筑設計)、

②沈陽綠野建筑景觀&環境設計有限公司(綠化)、

③中國航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外網、園區智能化、焚燒場)

主設計團隊:總設計師于兵團隊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