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為什么說「領導者最重要的資質合作,從來都不是能力」9
發表時間:2019-08-18 11:27 人類歷史就是領導者的歷史,這么說也不為過,這個規律在企業經營中也完全適用。事實上,一個領導者可以讓一個企業發展壯大,也可以讓一個企業陷入悲慘的境地或破滅,這種事我們已屢見不鮮。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只要思考一下領導者所需要的資質合作,一切便不言自明。今天這篇文章中,稻盛先生具體闡述了一流的領導者必須具備哪些資質和思維方式。耐心讀完,你就會獲得不一樣的認知。 什么是領導者所需的資質? 中國明朝的呂新吾在其著作《呻吟語》中曾論及領導者所需的資質,他把領導者的資質分為三種: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 我們往往起用那些擁有才能——具有戰略思維,身懷一技之長,巧言善辯的所謂“聰明才辯”者為領導人。 例如,政府往往將那些通過國家公務員一級考試、千挑萬選出來的“秀才”提拔為行政領導。然而,按照呂新吾的說法,這種聰明善辯的才能只不過是第三等資質。 這樣的能力對于擔任一介官吏或許是必要且充分的資質,但若談到領導整個集團,僅有這種聰明才智是不夠的。 就像前面所說的,一個集團的領導者必須具備在任何形勢下都能帶領集團走向正確方向的勇氣。 然而,僅有勇氣還不足以成為真正的領導者。 正像呂新吾所說的“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具備膽量和勇氣,對于領導者而言,不過是第二等資質。 領導者的資質中最重要的,是正如呂新吾所說“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 領導者不能膚淺浮夸,而是要具備深思熟慮、值得眾人信賴的厚重性格。一言以蔽之,領導者必須是人格高尚的人。 換言之,呂新吾的意思是領導者應當能力、勇氣和人格三者兼具,但如果要按輕重排序,排第一位的是“人格”,第二位的是“勇氣”,第三位才是“能力”。 身為經營者,判斷基準是什么? 我認為,在具備如上資質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領導集團,領導者還需要制定愿景和目標。 同時,目標愿景必須建立在使命的基礎上。 這就是說,公司或部門必須明確“使命”。 如果只是為了提升業績,那么只需要設定目標就夠了; 如果企業的目標是組織的永續發展,就必須要求領導者絞盡腦汁思考“達成目標的目的是什么”,“達成目標對公司、社會、國家,進而對人類到底具有何種意義?” 領導者必須不斷刨根問底,思考這一根本問題,從而明確制定出讓人人共鳴、具備大義名分的“使命”。 而且,領導者必須擁有明確的判斷基準,這一點至關重要。 在創業之初,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身為經營者,應該以什么基準進行判斷”。 剛創業時,京瓷的一切都必須由我發號施令,“這個工作這樣改進,向客戶這樣講述,這個工作接下來這么推進”。 因此,雖然是一家僅有28名成員的小公司,卻時刻有一堆事務等著我做判斷。 我們是一家剛成立的小企業,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會消失,只要我一個判斷失誤,企業便可能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 假如我有企業經營的經驗,就可以基于過往的經驗做出判斷,“過去也是這樣,所以這么做就可以了。過去那么做失敗了,所以不可以重蹈覆轍”。 然而,當時我只不過是一個27歲的年輕人,而且不具備任何經營企業的知識和經驗,因此根本沒有判斷的基準。 我苦苦思索,最后決定把孩提時代父母和學校老師所教的做人道理當作判斷基準,即以極度樸素的倫理道德,把“作為人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作為判斷是非對錯的根本。 我決心將“作為人何謂正確”當作經營的判斷基準,并一心一意地貫徹執行這些原理原則。 我的判斷基準就是如此樸實無華,但現在回想起來,正是靠這些樸實無華的基準的強力支持,京瓷才從未走入過經營的誤區,并得以不斷順利發展。 誰都能懂的人生方程式 我常常想,像我這種畢業于鄉間大學、赤手空拳創業的人,應該如何與畢業于一流大學、在大企業工作過的人們共事,應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人生。 同時,我還經常思索如何用人人都能明白的方式將這些樸實的道理表現出來。于是我發明了一個方程式: 人從出生到死亡,其人生及事業的結果取決于“能力”“熱情”和“思維方式”這三要素相乘的結果,即人生和事業的結果取決于這個人擁有的“能力”,對人生和事業的“熱情”,以及以何種“思維方式”對待人生和事業。 我提出領導者首先要有“能力”。領導者必須思考戰略戰術,必須具備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 同時,這里所說的“能力”并不單指頭腦聰明,擁有健康結實、適應高強度工作的身體也是“能力”的一種。 但是,有的人雖有能力,卻無法讓人感到他的“熱情”。這種傾向在畢業于名牌大學的高才生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 他們自覺頭腦聰明,往往不肯認真踏實地付出努力。 相反,有的人盡管頭腦不夠機靈,但起早貪黑,埋頭苦干,不惜粉身碎骨,對工作充滿了“熱情”。 “能力”與“熱情”的分值范圍為0~100分,而且它們之間不是相加而是相乘的關系,其結果對人生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按照這個思路,即使能力并不出眾,但只要“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就有可能超越能力優秀的人,獲得優異的成果。 在這里,還需要考慮“思維方式”這一要素。思維方式的分值范圍為-100~+100。 因為是乘法,所以一旦思維方式為負,哪怕只是極小的負值,其人生和工作的結果便立刻變為負數。 這么一來,“能力”和“熱情”的數值越大,結果的負值反而變得越大。 換句話說,這一方程式充分體現了“思維方式”的重要性。 有的人雖然有充分的“能力”和“熱情”,卻總是憤世嫉俗,認為這個世界充滿了不公與矛盾,既然活在這樣的社會里,干脆玩世不恭,甚至采取恐怖行動,報復社會。 這種人即使原本有崇高的理想,卻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自以為是,為了實現所謂的理想,不惜選擇自私自利的手段,其人生的結果必然會變成負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