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改革開放初期最大中外合資項目合作:大亞灣核電站

33
發表時間:2019-08-17 13:00

探秘改革開放初期最大中外合資項目合作:大亞灣核電站:

2019年8月8日上午,大亞灣核電公司的宣傳主管張拾川站立大亞灣核電基地觀景平臺,指著遠處的核島向經濟觀察報記者介紹說:“這就是中國大陸第一座百萬千瓦級大型商用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是改革開放之初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

在大亞灣核電基地周邊,并非如人們此前所想那樣渺無人煙,相反,核電基地周邊數公里內商業店鋪林立,道路兩側飯店、賓館、停車場等應有盡有,早在1995年,這里就被深圳市定為“一日游”重要景點之一。

大亞灣核電基地擁有6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機組,裝機容量共計612萬千瓦,僅次于廣東陽江核電站(6臺百萬千瓦級機組651.6萬千瓦)。其中,大亞灣核電站于1987年開工,1994年5月6日正式投入商業運行,總投資約40億美元,現有職工1667人,持有反應堆運行執照人員有339人。

張拾川給記者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基地商運以來累計上網電量達7313.97億度,其中大亞灣核電站累計上網電量達3585.21億度,大亞灣核電站所生產的電力約80%輸往香港,約占香港社會用電總量的四分之一,其余約20%輸送南方電網。

經濟觀察報從中廣核集團有關負責人了解到,大亞灣核電基地已實現安全運行100堆年(一座反應堆運行一年為一堆年),2018年,基地6臺機組72項世界核營運者協會指標中,總計54項指標達到世界前1/4先進水平,其中49項達到世界前1/10卓越水平,卓越率達68%。截至2019年8月8日,嶺澳一期1號機組連續14年無非計劃停堆,實現連續安全運行達4823天,創造了國際同類型機組連續安全運行天數的最高紀錄,目前該紀錄還在延續中。

起身

上世紀80年代末,在大亞灣核電站建設之初,國內根本沒有一支優秀的核電生產運行隊伍,第一批生產運營骨干人員110多人被送到法國培訓,學習當時最先進的核電技術,一人花費130萬法郎左右,當時每個人的培訓費用就相當于常人體重的黃金的價值,所以中國最早的一批核電站操縱人員也被稱為“黃金人”。

數十年間,大亞灣核電站見證了中國核電人從“學徒”到“老師”的角色轉變。

大亞灣核電站由廣東核電投資有限公司和香港核電投資有限公司合資建設與運營,隸屬中國廣核集團管轄。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大亞灣核電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股權結構調整后,中電核電運營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和廣東核電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擁有大亞灣運營公司12.5%和87.5%股權,負責營運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嶺澳核電站二期共6臺機組建設、運營和管理。

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兼安全總監趙福明說,“大亞灣核電基地累計上網電量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廠相比,已累計減少消耗標煤約2.24億噸,減少向環境排放二氧化碳約6.15億噸,相當于種植了約164.56萬公頃森林,約等于8個深圳市的面積或1個北京市的面積。”

大亞灣核電基地與中廣核集團其它核電站有所不同,在這里還專門設有中廣核大學、中廣核大學核電運營學院、國家能源核電運營和壽命管理技術研發中心核電廠換料技術研究所以及一些高級的技術設備。

一位大亞灣核電公司內部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基地建設與發展給當地帶來了很多商機,當地居民現在直接開起了農家樂、店鋪等,收入也提高了。基地每年有多達3萬人次的參觀者,其中珠三角地區、香港、澳門等地的訪客數量也非常大。

一位大亞灣核電基地周邊村民對經濟觀察報說,“現在自己在基地周邊開了一家商店,每年有大批的游客和參觀者來到大亞灣。一年收入有20多萬元,比以前外出打工要掙得多。”

核電站安全

一位大亞灣核電基地周邊村民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我們一開始也不知道核電的安全性,聽說國外出了嚴重的安全事故,造成了很大危害,所以我們最初也非常擔心。但核電站投運以來,發現核電并沒有我們想的那樣恐懼,隨著了解的增多,核電站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就業機會。”

核電站建設是人類最復雜的系統工程之一。在核電站,安全是被提及最多的詞。

負責核電站運行的核反應堆操縱員是一個要求極高的崗位,業內專家認為,培養一名操縱員的成本和嚴格程度不亞于飛行員。

經濟觀察報了解到,培養一名操縱員一般要歷時5年,要通過上百次考試后獲得國家核安全局頒發的運行執照。培養一名高級操縱員的過程需時更長(7年左右)。

世界核運營者協會數據表明,中國核電機組運行指標中80%以上優于世界中值,70%以上指標處于國際先進值區間,且呈持續提升趨勢。截至2019年4月,中國核電機組已安全穩定運行累計300余堆年,未發生過國際核與放射事件分級表(INES)2級及以上的事件或事故,總體安全業績良好。

核燃料處理同樣是核電站安全的一環。經濟觀察報記者在大亞灣核電站采訪了解到,核燃料是鈾礦石經過開采、初加工、鈾轉化、鈾濃縮,加工成核燃料原件。大亞灣核電站的第一批核燃料來自法國,以后核燃料由四川宜賓燃料廠供應,可靠性已達國際標準。

此外,核燃料的使用壽命在核反應堆內一般使用三年,此后需卸出反應堆。目前大亞灣核電站每18個月要卸料三分之一,約25噸,并同時裝入同樣數量的新燃料組件。使用過的核燃料由專門車輛運送到乏燃料處置廠進行后期處理,通過萃取分離可再利用的物質,其中97%可以循環再用,剩余3%為高放射性廢物,將被妥善安全處理。


友情鏈接

 聯系地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蜀西路46號9棟9樓901號     監督投訴電話:13881882208(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