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掛靠:人證合一大趨勢:為什么以前辦不到?74
發表時間:2019-08-09 20:01 從目前建筑工程行業來講,一級建造師的諸多專業當中,建筑工程專業注冊人數是最多的,到現在為止超過了22萬,作為一級建造師入門證書,很多人將建筑工程專業作為其他較難專業增項的”墊腳石“。除卻建筑工程其它的專業,機電相對比較多一些,有6萬多人次,接下來是市政4.5萬人次、4.6萬人次,基本上是這樣一個規模,例如港口與航道,民航機場、通訊、礦業等市場需求較小的專業,人數也相應變少。 那作為今年建筑行業大規模改革,建筑人“人證合一”已經成為大趨勢。我國建筑行業發展可不是一朝一夕了,“人證合一”本來就是理所當然,但是到了現在為什么卻成了整治之后才出現的“大潮流”?為什么以前辦不到? 這就要從建筑行業發展和利益兩方面來說啦! 一、建筑業發展 (一)包工頭潮流 包工頭在現在看來,就是“不正規”、“克扣工人工資”等負面標簽。但是在我國建筑也發展伊始,這群人確實建筑發展的“中流砥柱”。因為建筑管理并沒有正規化,建筑施工人員施工水平、學歷水平參差不齊,且多為“同鄉合伙干活”為最多,管理難度大。 (二)項目經理制度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發展,建筑管理規范化勢在必行,項目經理制度躍然紙上,對于有豐富施工經驗的建筑人給與權限,管理并監督建筑施工安全等。其實這已經是“人證合一”的雛形了。 (三)建造師制度 這個制度也就是目前我們所見到的。我們知道現在的施工單位可不單單是“親朋好友”組團就可開工的,現在你想施工就必須要有資質,而建造師就是資質標準中重要的考核標準。在這你想施工,項目經理是誰,有一級建造師證書嗎?有的甚至會要求建造師、施工企業有王琪類似的業績作為支撐。 那照這么說:建造師制度下“人證合一”是必須的呀!那為什么還會出現這種"人證不合一"的掛證現象?很多人都說是“資質”惹得禍。建立建筑公司、資質維護、招投標、承接項目那個能離得了資質。而現實是,建造師制度實行初期,可能并沒有很嚴格的控制,而且工地上的施工人員多半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并且高強度的工作之下很難能保證能考到證書。但是建筑人群體就這么大,伴隨著全國房地產高潮有洶涌而來,建筑企業更是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生長。怎么辦?掛靠來了,看著這個契機,很多非建筑行業人群快速嗅到這個“金”要是,紛紛加入到這個灰色行業。 “你拿我的證,我拿你的錢”,就是這種簡單的金錢交易,讓后續的事態一發不可收拾。此為截至8月1日一級建造師廢棄證書數量(當然不全包括掛證注銷,但是掛證絕對占一大批) 二、利益的驅使 機電工程 4.5 - 5.5萬/年 市政公用 5-6萬/年 建筑工程 2.2-3.0萬/年 水利水電 5.5-6萬/年 公路工程 5-5.5萬/年 港口航道 6-6.5/年 礦業工程 3.5-4萬/年 鐵路工程 4.5-5萬/年 通信與廣電 4.5-5萬/年 民航工程 14-15萬/年 “一建養房,二建養車”,看著上面的價格這還只是普通的薪資行情,當下如果是唯一社保那價格更是“一絕”。利益的驅使下,人證合一更是難上加難。 今年是證書掛靠整治雖為嚴格的一年,全面整治階段即將結束,各省市對于掛靠也是嚴懲不貸,持續更新查處名單。國企、公務員、事業編制、社保不可轉都被剔除出掛證隊伍,人證合一也是民心所向,但是目前對于無“社?!?、社保可轉人員,查出起來還是有點困難。 雖然政治之路漫長、崎嶇,但是"人證合一",大勢所趨。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廣建筑才網立場。部分圖文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