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00棟建筑工程從未來穿越到現(xiàn)在10
發(fā)表時間:2019-08-07 23:39 五年前,一群西班牙建筑師在Laxe的半山腰上挖了一個洞,他們往里填滿了干草,然后用混凝土覆蓋在表面。等它凝固變硬之后,在朝向土堆的方向炸開一個缺口。他們讓一只叫Paulina的母牛搬進去,Paulina在里面度過了那一年中最愉快的一段時光,她沿著干草吃出一條路來。當她吃完這些干草,剩下的就是一個布滿了蹄印和秸稈痕跡的中空地窖。 這就是建筑的未來。或者說,至少這是其中之一。 “松露房”由Ensamle Studio設計,用成堆的干草填充,混凝土覆蓋表面建造而成 一只叫Pailina的小母牛在這個洞里住了一年,她每天的任務就是吃掉干草,幫助完成“松露房”最后的建造步驟 HWKN設計工作室和著名建筑網(wǎng)站Architizer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馬克·庫什納的新書《從100個案例看建筑的未來》對建筑工程的未來給出了許多振奮人心的觀點。100棟建筑!為什么不直接寫他個200棟或1000棟?事實上,庫什納可以很輕松的寫出更多。相比以往,當今的建筑發(fā)展飛速,因為有了新技術、材料科學和先行后知的態(tài)度做燃料助力。最近庫什納在媒體上公開宣告,正如70年代的粗野主義,90年代的解構主義,當今的建筑也許正處在實驗主義的年代。 通覽庫什納在書中舉出的100棟建筑看來,“實驗性”的確是一個非常準確的字眼。這其中有巨大的差異性。比如Jeanne Gang的“水之塔”,是在玩兒形式——她在高層建筑規(guī)則的矩形平面基礎上,外增起伏不定的曲線陽臺,將這棟82層的摩天大樓升華為巨型雕塑。 由Jeanne Gang設計的“水之塔”通過起伏不一的曲線陽臺來營造一種水波漣漪的造型,使建筑看起來更有雕塑感 而另外的,比如Neri Oxman的蠶絲帳篷,向我們展示了新材料和數(shù)字化建造將如何運用在明日的建構中。書中還有一個格魯吉亞的邊檢站的案例,打破了我們對前蘇聯(lián)國家建筑的刻板印象。書中甚至還介紹了撒哈拉沙漠中的一堵墻,它是由一種能產生石灰石的細菌建造起來的! 重點:建筑的未來不是一種潮流趨勢,而是一百種,甚至成千上萬不同的東西。 格魯吉亞的現(xiàn)代邊檢站,J Mayer H建筑師事務所設計 Magnus Larsson希望在沙漠中建立新的結構——利用細菌把移動的沙變成固化物質。雖然現(xiàn)在仍屬于概念范疇,但它可用來解決日益增長難民們的住房問題 關于實驗主義的新時代,庫什納有一個理論聽起來非常2015,他說:“這就是社交媒介。” 我們聽聽他是怎么說的。在庫什納2014年的TED演講中,他認為當代真正的建筑范式轉換是出自Frank Gehry在1997年竣工的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在很多人看來,這棟生猛的、鈦合金表皮的建筑早就注定了它奇特的造型。人們已經準備好接受這一點了。更需要注意的是,在他標新立異的形式之外,這房子也是棵搖錢樹。在最開始的那一年,博物館就吸引了超過100萬人次游覽并且在旅游方面盈利高達一億九千八百萬美金。Gehry的設計促生了全世界的扭曲建筑大爆發(fā)。正如庫什納說的那樣:“突然之間,奇奇怪怪變得見怪不怪。” 葡萄牙城市阿爾卡彼得希的社會綜合體在設計中考慮了年長者的使用要求,當有緊急情況時,半透明的屋頂就會變。 DMVA建筑事務所設計的“VB3”居住單元集浴室、廚房、臥室以及儲物間于一體,體積雖小,五臟俱全 |